8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四川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事实上,除7个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外,从6月中旬开始,新疆、甘肃、浙江、江西等地相继印发了各自落实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方案,为明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预热。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近日表示,明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包括石化、化工、建材等8个主要行业。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历史碳排放的盘查,下一步要对这些企业按照全国统一的方法进行配额分配,2020年再根据市场运行的情况逐步扩大规模。
石化业试水
积极布局交易市场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我国已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2000多家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中,其中包括146家石化和化工企业。以上海碳交易试点为例,涉及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上海焦化公司、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以及巴斯夫、拜耳等45家知名石化和化工企业。
据了解,中石化是央企中以制度化进行碳交易管理的先行者。2013年11月26日,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参加了上海环交所第一单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同年11月28日,燕山石化参加了北京碳交易开市当天的首笔碳交易。
“中石油、中海油等重点企业也积极开展碳排放家底盘查、能力建设等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科研院所和石化企业还积极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大力开展碳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攻关,努力推进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和埋存先导性工程示范,吉林油田、中原油田、陕西延长油田分别建成了10万~50万吨/年的CCS-EOR项目,为今后碳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探索了新的途径。”李寿生强调。
“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在碳交易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积极布局国际国内市场。中石化、中石油及其他央企不光局限于试点,更多的是在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做准备。而作为集团公司,他们在制度建立、标准制订、数据收集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伟指出。
中石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核证合规部经理吕本庆告诉记者,7个碳交易试点都确定了抓大放小的原则,大型石化及化工企业的排放量都比较大,是试点碳交易的重点控排企业。
是把双刃剑
部分企业认识不足
有业内人士指出,碳交易将是一把双刃剑,石化和化工企业身处其中,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重点排放企业参与碳交易是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碳排放交易体系,如果企业能用好,就是机遇,能带来利益;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就是风险和挑战。政府无论是以排放总量还是以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对石油和化工企业的生产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石油化工业内有一句行话,‘玩的是设备,拼的是能耗’,以后可能还要加上‘拼的是碳排放’。”吕本庆说。
据介绍,在7个试点省市中,交易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配发给企业的碳排放额度,即配额;二是其他企业的减排量。如果非强制控排企业服务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法规的要求,就可以申请为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减排项目,而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的减排项目在交易市场上会尤其受到政策的欢迎和鼓励。
吕本庆提醒说,从目前试点的情况看,被纳入试点的企业对碳交易的认识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不了解碳资产的价值。政府给出的配额是企业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如果排放低于配额,就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若超排,就得认罚或到市场上去购买超排额度。同时,碳配额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碳资产的会计记账问题,政策出来后可能未来会更好地促进企业对碳资产价值和责任的认识提高。
二是企业碳资产管理经营体系亟待建立。很多企业没有参与过交易,甚至没有登录过自己的账户,或者不熟悉基本操作。而管理人员不固定、不具备可以操作交易的权限和能力是重要原因,这一点可以通过碳市场能力建设来加强,或直接寻求专业机构来帮助解决。
三是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市场交易中,有的只是进行了集团内部的交易。为了防范风险和虚假交易,国家规定所有的碳交易都要进场完成,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把碳排放配额结余到下一年,没有真正地把这部分资产当作钱来经营和运用。例如在天津市场,有的企业可以拿到数百万吨甚至近千万吨的配额,但没有去交易。如果按照天津市价20元/吨,相当于千万元乃至亿元级的资产。
如何做准备
先摸家底后建体系
对于石化企业该如何为碳交易做准备,郭伟表示,一要摸清家底,知道自己现在排放的水平如何,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现在国家已经把分配指标的任务下放到各个省市区,各省今年都要上报历史数据。今年下半年,一些做得好的省已经先行上报数据了。国家的碳排放指标由省市自治区发改委来分配,但你如果连自己的数据都不掌握,怎么去跟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话呢?”郭伟建议,二要搞好两类统筹,了解企业的碳排放水平及碳资产数量;三是要做好制度、人才和信息3方面的保障。制度要先行,由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同时,获取市场情况、政策信息,收集与碳排放相关的数据。
“碳排放管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节能或环保,或者节能加环保,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其核心是节能与碳减量化,还涉及到质量、经营和法律,所以要在企业的管理运营体系上认真考虑这一新生事物。”吕本庆认为,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石化企业亟待建立碳排放管控体系。
此外,企业取得合理的配额非常重要。“石油和化工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质量。大家都知道,生产国Ⅴ和国Ⅳ标准的汽油,对于企业的能耗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石油炼化企业而言,劣质油、高含硫原油和低硫油、轻质油的加工能耗完全不同。这就需要企业向制订碳排放配额政策的部门积极争取。”吕本庆强调,“目前几个试点的碳排放配额发放总体偏松,当前碳价下行与此不无关系。但国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今后的碳交易市场相关配额政策制订上可能要从严,会根据一个行业合理的碳强度给企业发放配额。”
“碳市场就是给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设定排放上限,有的企业可能在排放上限以内,通过节能减排产生富余的配额;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由于产销两旺,可能会难以减排。这时候,有富余配额的企业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超额排放的企业可以购买配额。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价信号会促使一些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产业较快发展。”蒋兆理强调。
蒋兆理还透露:“我们正在配合国务院法制办起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管理条例,明年这个条例出台会对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我们正在筹备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明年在三方面工作基本就绪的情况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就可以启动了。”
原标题:碳排放权交易:还不准备好,那就真晚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