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类污染场地特点1、石油开采规模大、石油污染场地普遍全世界大规模开采石油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00年全世界的消费量约为2000*104t,100多年来这一数量已经增加了100多倍。目前,石油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每年的石油总产量已经超过了22*108t,其中约18*108t是由陆地油田生产的,仅石油的

首页> 环境修复> 场地修复> 评论> 正文

【关注】石油类污染场地特点

2016-08-18 09:59 来源: 中地泓科 作者: 贾晨夜

石油类污染场地特点

1、石油开采规模大、石油污染场地普遍

全世界大规模开采石油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00年全世界的消费量约为2000*104t,100多年来这一数量已经增加了100多倍。目前,石油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每年的石油总产量已经超过了22*108t,其中约18*108t是由陆地油田生产的,仅石油的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事故性泄漏等原因造成每年约有800*104~1000*104t石油烃进入环境(不包括石油加工行业的损失),仅中国每年就有近60*104t石油进入环境,引起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

中国自1978年原油年产量突破1*108t大关而成为世界10大产油国之一以来,勘探开发的油气田和油气藏已有400多个,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油田区工作范围近20*104km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环境统计数据,中国石油开采及加工相关行业企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69*104t,其中危险废物143*104t;另据文献报道,平均作业一口井残留在地面的落地油约1t。目前,中国石油企业每年产生落地油约700*104t,采油区土壤污染面积约有480*104ha,占采油开采区面积的20%~30%,最高的土壤含油量超过环境背景值上千倍。有的采油区长期积存未经处理的以含油污泥为主的石油固体废物,堆放量超过300*104t,已成为采油区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2、石油类污染场地危害大、周期长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组分复杂,主要有C15~C36的烷烃、烯烃、苯系物、多环芳烃、脂类等;其中美国规定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多达30余种。中国采油区普遍存在的石油污染土壤能引起土壤结构与性质改变、植被破坏、微生物群落变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水土污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的使用功能,带来环境风险和生态健康问题。

石油污染场地中的石油烃污染物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引起江河湖泊污染;还会通过降雨淋溶、渗透作用进入深层土壤和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污染,如山东淄博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最高含油达到100mg/L以上,超过国家标准(<0.1mg/L)1000倍以上,2005年吉化双苯厂爆炸事件导致该场地地下水中苯系物(BTEX)超标。石油烃进入地下水后很难修复或修复成本很高,会造成长期严重危害。

3、石油污染场地修复难度大、成本高

石油烃污染物的高生物毒性和长期残留性,使其缺乏简便有效的通用场地修复技术,如微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环境友好型绿色修复技术的代表,只能利用石油烃组分中可生物降解和利用的部分,使石油烃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效率随石油烃组分含量的差异停留在50%左右,要想达到90%以上的整体修复效率,必须辅以物理和化学修复措施,则势必提高其修复成本和治理周期。

原标题:石油类污染场地特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