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塑料饮料瓶的自述:下辈子投胎做毛毯01我是一个被喝完的矿泉水饮料瓶,不知道去向何方,见过世面的旧报纸兄告诉我,我和纸张、金属、玻璃一样都是可回收垃圾。家里的垃圾桶、小区的垃圾桶只是我旅程的一部分,我被拾荒者捡起,进入废品回收站,接下来我要去的地方是塑料加工厂。现在我还只是废弃的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评论> 正文

【垃圾分类】一个废塑料瓶的自述:下辈子“投胎”做毛毯

2016-08-11 14:52 来源: 吴中女性

一个塑料饮料瓶的自述:下辈子“投胎”做毛


01

我是一个被“喝完”的矿泉水饮料瓶,不知道去向何方,“见过世面”的旧报纸兄告诉我,我和纸张、金属、玻璃一样都是可回收垃圾。

家里的垃圾桶、小区的垃圾桶只是我旅程的一部分,我被拾荒者捡起,进入废品回收站,接下来我要去的地方是塑料加工厂。现在我还只是废弃的塑料瓶,等我经分离、洗涤、破碎、造粒等过程后,即变成了再生塑料,可挤压或倒模制成各种塑料制品。如果PT塑料再加以拉丝工艺,也许下次见到我的时候,甚至可能是填絮棉、无纺布、毛毯。

我的瓶子兄弟还很多,比如说金属的易拉罐兄弟,它就要被送进金属厂,进行熔化。高温熔化后的铁水灌入模具,想压成片想压成条都没问题,它还可以变身为铁锅、铁铲。

还有一个兄弟很特别,硬质纸加上塑料,比如说市面上的一种牛奶包装盒,这种就被归为纸类,变成填充材料。而旧报纸兄和旧书籍,进入了纸浆厂,二次改造后,有可能是一个纸箱、档案袋、请柬、邮件袋……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干垃圾,我最害怕的是和“湿垃圾”呆在一块,因为这样就很难进行分离达到有效回收,也会增加后续处理成本。

一堆剩菜的自述:我还能做肥料、产气、发电

02

我是被“剩下”的菜,像果皮、没喝完的牛奶都和我一样汤汤水水的,大家也叫我们厨余垃圾,其实我也叫湿垃圾。我的主人是个垃圾分类爱好者,所以我和家里所有的湿垃圾单独被分出来。每天到了特定的时刻,迎接我们的专车就会到来,密闭环保的专用车送到厨余垃圾处理厂。

接下来的我将有20天的时间在某种发酵装置中进行自我“改造”。好氧堆肥的第一个阶段叫做“高温无害化”,通过生物降解产生热量,在55~65℃的高温环境中,我身上的大部分病菌被杀死,从而达到无害化。这样经过5~7天,易降解有机物都看不见了,这样又经过了20天~1个月的时间,纤维素和木质素也降解了。最终形成稳定的腐殖质,即有一定肥效的土壤改良剂。

经过好氧堆肥法改头换面的我们变成的腐殖质是什么?在公园或者森林里面,经过长期凋落堆积的树叶层,过了一两年后,把干树叶扒开,里面一层带着植物香味黑黑的土壤,就是典型的腐殖质,对农作物、果园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于是不少蔬菜、水果经受过我们的施肥后又被端上了人类的餐桌。

其实我还有另外一种用途,经过“厌氧”法,进行沼气发电。在地底下挖一个沼气池,加入活性污泥,像农村就会放一些动物的粪便,首先我们会降解成为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这是因为剩菜剩饭含有多糖、蛋白质和脂肪。再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和发酵后,产生沼气,可以拿来发电,亦可以烧火做饭,这样我还实现了 “垃圾——生物燃料”的转变。

不过,一旦我们的队伍里混入了废金属、建筑垃圾等异类就很麻烦了,再要像前面所说的一样造福人们就很困难了。

一个废电池的自述:放错了地方,我就是杀手

03

我是一粒被“遗弃”的纽扣电池,据说一粒我所含的汞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我的兄弟一节1号干电池腐烂后渗出的汞会污染一立方米土壤,并使其永远不能生长植物。如果主人不重视我,不把我单独分类出来,我的命运将相当的“坎坷”。

如果我混入了湿垃圾进行了堆肥,最后产生的肥料不仅质量降低,还会产生重金属污染。像铜离子就喜欢依附在植物上,这个对人体危害不算太大。最可怕的是我含有的汞、镉、铅、锌等,一旦进入菜园,成为水果和蔬菜成长的一部分,端上餐桌被人类食用,后果就严重了。

如果被直接拖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便污染水系和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如果我要是掉进了下水道,流进长江,被我污染的长江水经过地上渗透引入水池,经过水厂一系列工序处理后,也很难对重金属进行有效清除。

我的危害是持久的,无论是裸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危害主要集中在它含有的汞、镉、镍、铅等重金属上,这些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很难排除。随着血液中重金属的日益超标,于是造成对肾脏、肝脏、神经系统、造血机制的损害,严重时会使人罹患“骨痛病”、精神失常甚至癌症,这就是所谓的重金属公害病。另外,不同的金属对人体危害不同。

铅能使人体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出现不正常运作。如神经衰弱、肾炎等以及能引起血液中毒和其他病变。镉、锰主要造成肾损伤以及骨质疏松,软骨症及骨痛病。

原标题:垃圾分类丨一个塑料饮料瓶的自述:下辈子“投胎”做毛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