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梧桐果发布的《大学毕业生各专业就业难度指数报告》受到了环保圈的广泛关注,为啥捏?因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光荣挤进了就业难度TOP10。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前途光明,但是无路可走”。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力度节节攀升,环保产业一直是朝阳产业,近两三年更是群雄并起、热闹非凡。自然,高校环境专业的就读门槛也就水涨船高。这几年各大高校环境专业的录取分数是这样的:
常有人说环保这个领域在风口上,那个领域快来风了。别的不敢说,这录取分数线绝对是先行一步腾云驾雾去了。至于环境专业就业乘没乘上风,人生不比歌谣……。
“土十条”一出台,土壤修复的风总算是来了。小编在业内任教职的好友告诉我,前些年学生们选方向,都是大气、水、环评什么的,土壤?修复?什么东西?现在不一样了,土壤修复热度渐渐高起来了。
在高校,成为环境类专业热门方向;在市场上,土壤修复企业也是求贤若渴。似乎妥妥的很美好,不是吗?搜索相关招聘信息后发现,并不完全是那样的,因为土壤修复相关岗位的招聘大多是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应届生哭晕在实验室。旧社会有三座大山,土壤修复毕业生只有一座难以逾越的资历山。
抛开学历,多数岗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都不低,求贤若渴只求“老司机”。没工作就没经验,没经验就没工作……咱还有完没完?
一头是专业方向升温,另一头是毕业求职遇冷,土壤修复人才培养就业正唱着一首冰与火之歌。
土壤修复本就是经验型工作,企业招人看工作经验也很正常。不过既然土壤修复人才如此紧缺,为什么企业还在挑食?总体来说,企业不会先入为主地歧视应届毕业生,如果真的存在某种“选材偏好”,恐怕也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
高校环境专业细分方向较多,包括水、气、土、固废、噪声、生态、环评、监测等等,且学科的交叉性很强,虽说交叉学科有优势,各方面知识都有了解,但是哪一门都学得不够精细,也是个劣势。土壤污染修复的复杂性要求专业知识的深度,其涉及多学科的特点又要求一定的广度。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还没有针对土壤修复专业需求设置课程,出了校门就能干活的学生太少,不少土壤修复企业自然争抢“老司机”,不随便录用应届生。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由于企业争抢人才,导致人才流动加剧,也使得招聘成本提高。
需要做得更好的不仅是高校。当土壤修复企业对应届生摊摊手说“不好意思,现实就是如此”的时候,人才市场也在对企业说着同样的话。随着土壤修复企业越来越多,人才需求有增无减,思考怎么用好应届生比考虑用不用应届生更适合面对这个行业的现实。
在上周举行的首期“全国土壤修复企业高层战略研修班”上,企业老总们围绕土壤修复人才的话题讨论良久。大家认同的基本事实就是,眼下土壤修复企业要找人才,不去挖墙角就得用毕业生,优秀人才太稀缺了。有的老总表示,自己企业的人才战略是以自主培养为主,从高管到部门经理到主管,都有必须培养自己的后备。挖人只是辅助,今天能挖来的明天就可能被挖走,自己带起来的队伍归属感强、忠诚度高。这正是我国土壤修复10强榜上优秀企业走过的道路。
从毕业生个人角度看,学校培养不完善和企业用人挑剔固然是就业的障碍,但有志于土壤修复工作的毕业生也可了解该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寻求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土壤修复企业虽然招工时看重经验,但对实习生却是十分欢迎甚至主动招揽的。机会总是会青睐那些视野开阔又肯脚踏实地的人。
在土壤修复人才供需对接方面,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一直在努力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为人才找到满意的企业。基于在土壤修复行业多年的浸润与深耕,我们与行业内主要企业和优秀人才有着良好而稳固的合作关系,掌握大量优秀学生和中高层人才资源,能及时获知各个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有能力为企业和人才找到各自值得为之全力付出的对象,实现各自追求的最大价值。
乘着土十条的东风,各单位都在加快布局土壤地下水修复,而人才是布局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企业的兴旺说到底都是人才的兴旺。土壤修复是一番大事业,是实现美丽中国愿景中的重要一环,这番事业还有很长的征途和更广阔的前景,需要广纳贤才,企业与人才惺惺相惜,形成合力,不仅会为企业和个人的未来铺就坦途,更能让这项事业破浪前行,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
原标题:土壤修复人才就业的”冰与火之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