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设立地下综合管廊及“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圈定出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实行诚实申请、公开受理、专款专用、科学监管。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对采用PPP模式的项目予以倾斜。
7月下旬,华北地区普降暴雨,降水密度和持续时间均超历史同期,北京、天津等城市出现内涝,给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暴雨后,记者第一时间在天津开发区和中新生态城看到,这里的路面场地没有积水,低洼草坪绿地依然郁郁葱葱。暴雨不仅没有造成内涝,反而为城市清洗了一遍,雨过天晴后的城市格外美丽干净,这座“海绵城市”经受住暴雨的考验。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建院负责人邹芳瑞告诉记者,生态城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样板。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这里的设计雨水利用标准,可以将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30毫米的雨水全部涵养利用,吸附到土壤和储存到水循环系统中。这次极端暴雨天气,降水量超过100毫米,远远超过绿地以及地下水系统组成的“海绵”负荷,此时更需要的是利用区域内管网、泵站等系统实现雨水的快速排出。
天津生态城的雨水管网设计也是超前的。邹芳瑞说:“重现期有3年,中心城区一般是2年,就是我们的管道更粗,能够抵御3年一遇的大雨。而生态城的防洪设计等级更是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除了管网设计理念超前,生态城的道路、绿道系统也采用了全透水结构,纵横30公里没有一个井盖,雨水的排泄都是通过机动车道与便道之间的排水孔渗漏。每隔25米设一组排水孔,配合路面1%—1.5%坡度的竖向设计,可以实现雨水快速排放和渗透。
受益于“海绵”规划、理念创新的还有快速发展的天津开发区。在建设之初,开发区就按照“建设仿真国际环境”的硬件标准,提出“滚动开发,适度超前”的规划思路,在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许多设备进口自国外。这种超前当时被称为“大马拉小车”,因为投入确实比较大,当时虽有所争论,但如今却体现出很好的效果。
记者在天津开发区津滨泵站看到,这里的管道直径都在4米以上,容量超大,雨水管网540公里,雨水终排能力为250立方米/秒。电泵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逐级提升、接力排放方式,可应对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雨情,即使海潮天气也可以向渤海排放。开发区探索盐滩绿化途径,研究改造了土壤结构,利用绿化的废弃物,让土壤变得像海绵一样,平时可以吸收雨水,在植物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水分。排水不仅依靠城市管网,公园、停车场、产业园区、绿化带等设施,都成了排水点,具备雨水吸纳和蓄渗能力,遇到暴雨,城市的各个点位都成了排水点、吸水点,自然不容易城市内涝。
今年4月,天津市获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制定实施。未来3年,天津规划建设“海绵城市”试点的区域总面积达39.48平方公里,包括正在积极推进的中新生态城和解放南路一带,其中,中新生态城约22.8平方公里,解放南路试点约16.7平方公里。此外,南部新城、天津南站地区、侯台公园等也在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设计建设。市政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乐军表示,“海绵城市”是通过提高年径流总量的控制率、径流污染物祛除率和雨水回用率,来降低城市发生内涝的风险。
为建设“海绵城市”,天津市设立地下综合管廊及“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圈定出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海绵型公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内涝治理、管网建设、雨水收集利用、防洪工程项目,监测平台建设等85个项目。专项资金实行诚实申请、公开受理、专款专用、科学监管。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对采用PPP模式的项目予以倾斜。目前,天津已启动10片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据天津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周期,预计到2018年,天津建成的项目会更多一些。这期间单个点位能看出效果,但要看到“海绵”整体效果,至少要等到市区有60%至70%建造或改造之后。预计到2020年前,天津市城区内要有20%的面积实现70%的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实现80%雨水渗透利用。
原标题:天津“海绵城市”经受暴雨考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