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技术。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特点,决定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方式方法。广义的土壤修复技术不仅是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包括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形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消减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常见的修复方法有工程物理技术、玻璃化技术、电动修复、电磁修复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钝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等化学修复技术,以及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不同环境土壤特点、不同污染种类以及不同污染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需要选择相应的修复技术体系。不同的修复技术其修复效率和修复成本也不同。重金属污染是我国主要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受镉、砷、汞、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如“镉米”、“砷米”等)的粮食达1 000 多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亿元。
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始于1955 年的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骨痛病事件,即是因铅、锌炼厂排放含镉废水污染,公众实用含镉稻米和含镉水而中毒。在我国贵州赫章、江西赣州、广西桂林、湖南衡东、广东马坝和辽宁张士地区,农作物镉含量超标,10%以上居民已出现不同程度腰背、四肢、骨关节疼痛等症状。我国是人均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为保证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正下大力气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及早实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可解决因受重金属等污染而产生的污染耕地抛荒问题,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原标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处理现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