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雾霾,北京甚至立法将霾和暴雨等一同列入气象灾害范畴全国多个地区规范雾霾预警,领导们也纷纷立下责任书,誓言要整治雾霾、还民众一个蓝天。雾霾的危害不言而喻还有台媒称:其实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都可能死于雾霾。其实不只是现代的中国有雾霾,目前对雾霾天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据《元史》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活久见!古代皇帝是这样治霾的

2016-07-24 11:54 来源: 点绿科技 作者: serdovin

对于雾霾,

北京甚至立法将霾和暴雨等一同列入气象灾害范畴全国多个地区规范雾霾预警,领导们也纷纷立下责任书,誓言要整治雾霾、还民众一个蓝天。

雾霾的危害不言而喻

还有台媒称:其实康熙、乾隆等多位清帝都可能死于雾霾。

其实不只是现代的中国有雾霾,目前对雾霾天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

据《元史》记载:元天历二年(1329年)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降雪,春天又少雨水,天气异常干燥,导致“雨土,霾”,“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

至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

由此可见,元代史籍中所记述大都城的这两次“霾灾”,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很低。

到了明代,有关“霾灾”的记载逐渐增多,有“霾尘积聚难见路人”描述。

古人对雾霾灾害的认识很肤浅,人们多认为是老天爷降的“霾灾”,所以多求神灵保佑,“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

虽说如此,古代皇帝为了治霾也真是煞费苦心,许多措施现在看来尤其觉得心里苦~

原因一:这都是皇帝我治国无方啊~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灾异谴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国内一旦发生灾害、异灵事件,都会被当做是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

如果很不幸任期内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向全天下发布“罪己诏”,对自己的治国方针进行深切反省。

有史料记载,公元前32年汉成帝在位时,就曾因为黄霾天气十分严重而颁发“罪己诏”。

《汉书》上说:

汉成帝建始(年号)元年的一天夜里,狂风大作自西北方向开始,漫天黄沙,没日没夜的黄土从天而降。这场黄霾范围广形势严峻,举国民众都以为是上天发号灾异了。

汉成帝也十分惊慌,随即就下了罪己诏“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如此一来,百姓们都觉得,吾皇圣明,天有灾异而善于反省自己。

原因二:一定是有奸臣当道

第二种手段基本是手段一的延伸,皇帝觉得自己治国有误,就赶紧看看是不是朝野用错了人,随即选贤惩恶,也是皇帝落实罪己诏的必要手段。

皇帝觉得上天用雾霾来惩罚自己的国家和民众,很有可能是因为错用奸佞小人而委屈了贤良,

因此会对朝廷大臣进行全面梳理整治,免掉一些不称职的官员,处罚一些违法犯罪的官员,甚至大赫天下,以响应上天的谴责警告,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获得上天的原谅。

《后汉书》就有记载说,

公元133年正月以来经常有雾霾,月不舒光,日不宣曜,当然又被视为灾异。

当时就有人向汉顺帝举荐黄琼、李固,说正月以来一直是这样的鬼天气都是因为皇帝您没有用贤人啊,老天因此生气了所以才有雾霾,如果您能听我的任用这两个贤人必定会艳阳高照、空气清新。

果然,皇帝任贤后天气好转,当然这并不是雾霾消除的原因。

原因三:雾霾乃上天不满所致,祭拜试试

中国现在仍然有祭拜的习俗,尤其是春节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香祭拜上苍,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古代祭拜也有可能是在驱霾。

据《元史》记载,公元1340年腊月,元大都发生了一起大风霾,“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

由于这次风霾来势凶、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皇帝认为这是由于国家朝政有不妥之处,让上天生气了,

于是立即下令各级官员,尤其是礼部官员斋戒沐浴,

点上高香,对天祭拜,恳求上天息怒。

另外在1758年正月的那场雾霾中,乾隆皇帝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祷告,以期感动神灵,战胜雾霾。

民间在遇到“霾灾”时,也会到龙王庙去焚香祭拜,祈求龙王“驱霾祈雨”。

当然,以上所讲的几种手段在现在看来不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手段,但至少表明在中国古代不但有了雾霾的概念,而且知晓霾的存在是不利于社会生产和发展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雾霾等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副产物,治理环境需要付出代价,但若任其发展同样会有代价,甚至代价更大。

原标题:活久见!古代皇帝是这样治霾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