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环境企业家联合会组织第十届环境企业家国际研修班(日本)走进日本著名的地下宫殿埼玉县东部的首都圈外郭防水路,亲临现场,实地考察了该排水系统,该系统专家现场讲解,并与同学深度对话交流。在这个各地开启看海模式的日子,我们更应该反思和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地下宫殿,走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国际> 正文

【太多图】日本的雨水去哪儿了?走进日本的排水系统

2016-07-21 11:18 来源: 中国环境投资联盟微信

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环境企业家联合会组织第十届环境企业家国际研修班(日本)走进日本著名的“地下宫殿”——埼玉县东部的首都圈外郭防水路,亲临现场,实地考察了该排水系统,该系统专家现场讲解,并与同学深度对话交流。在这个各地开启看海模式的日子,我们更应该反思和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地下宫殿,走进这座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

日本著名的“地下神殿”——“取经”城市的良心,启发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位于日本琦玉县东部的首都圈外郭防水路,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支撑着日本首都东京的安全。因其长177m宽78米的调压水槽造型宏伟,而获“地下神殿”之美名。本次行程将实地考察此“城市良心”工程,启发国内快速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从1992年日本开始大兴土木

斥资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

耗用14年时间

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统

——首都圈外郭放水路

又称“G-Cans计划”

▲排水系统示意图

整个系统处于地下50米深处

是一条总长为6300米

直径10.6米的巨型隧道

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

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

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

▲排水过程由计算机遥控,可以在中央监控室全程控制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它位于日本琦玉县,连接着东京市内

长达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

从里面看,感觉整个排水系统

充满了工程的严谨性与艺术感

被称之为日本的“地下神殿”

排水系统是隧道通过五个

约70米深、直径约30米的立坑

连通地面的河流、河沟,作为分洪入口

立坑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

每个的容积可以放得下一座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或是一艘航天飞机

▲立坑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隧道的末端是一个大型蓄水池

这个蓄水池有四台

由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水泵

地面上的水流入小河沟之后

会排入立坑中

当立坑中的水储存到一定程度

就会排到调压水槽中

调压水槽储存一定的水量之后

水泵会被打开

将水以200立方米/秒的速度排入江户川

最后水会被排入大海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当水储存到一定量才会被排出去

也就是说这个排水系统还有储水功能

这还能有效避免旱灾,为旱灾做准备

具体的程序如图

注:暴雨袭来,从小河里溢出来的水通过下水道流向地下的立坑中。

河道堤坝经过修缮,建设了专门的“越流堤”,即河流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便从堤上专门的入口进入下水道,流入立坑中。越流堤一般与周围最低地点一样高。

注:立坑中的雨水储存到一定程度后,经过地下的隧道,流入调压水槽中。

地下隧道横断面直径达到了10m,使用了涡轮掘进机,也就是修穿山公路隧道那种装置

注:当调压水槽内储存了一定水量之后,排水泵打开,雨水迅速排向江户川。

排水泵马力达到了14000,排水量达到惊人的200立方米每秒。(参考:著名的二滩水电站,排水量是4500立方米每小时,不到80立方米每秒。也就是说,东京的这套地下排水设施,堪比一个中型的水电站!)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调压水槽内部

高18米、宽78米、深177米

巨大的调压水槽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拥有商用写字楼的高度和足球场的宽度

从顶层至底层,需要下116层楼梯

深不见底!

支撑调压水槽的59根石柱

与天井高度同为18米,重约500吨

它们不单支撑着天井,同时

还发挥着防止导入的水流过多时

设施自身“屈服”于水的浮力而产生的意外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由59个巨大的水泥柱支撑的

大容积地下宫殿很有异次元的风格

是许多影视作品的取材地

也是很多人们拍摄婚纱的首选地

平时这些地方都是空着

一旦暴雨来袭

便成为了调节水量的空间

在这个排水系统建好之后

日本暴雨季节受洪灾影响的房屋

从以前的41544家减少到了245家

浸水面积也从

以前的27840公顷减少到65公顷

其实在1900年

日本就制定了《旧下水道法》

开始铺建排污水的排水管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1958年又颁布了新的《下水道法》

1964年还成立了“下水道协会”

统一化管理下水道的建设

日本的下水道管理方式

也从以前的“合流式”到现在的“分流式”

将生活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分流式”排水

从各种措施可以看出来

日本对灾害的防御能力

在避免不了灾害的情况下,做到

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的损失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这样结尾

人类的历史

反映在下水道的变革和变迁当中

毕竟,我们不能左右自然

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

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延伸阅读:

北京暴雨为何故宫不积水?揭秘这座600年的排水系统

原标题:日本的雨水去哪儿了?走进日本的排水系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