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处理处置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目前,建筑垃圾现状如何?资源化利用难在哪里?资源化产业前景怎么样?为此,本刊采访了中国城市环卫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家珑。
环境经济:建筑垃圾现状如何?
陈家珑:一句话,(建筑)垃圾成灾。在一些地方,垃圾随意倾倒,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堵塞道路,容易造成事故。建筑垃圾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过去,建筑垃圾是个“黑户”,我形容它是“没有户口的小孩”,没人理。它的量,其实占城市垃圾的70%。而我们对建筑垃圾也没有形成一个认识,没有考虑到建设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建筑垃圾。结果,真等到建筑垃圾特别多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过去,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惰性的东西,不像生活垃圾,老百姓反应不大,对公共安全似乎也没有太多影响,就是对环境有些危害,也只在边边角角的地区。再加上建筑业垃圾基本能够做平衡料,或者用来填坑、沟沟坎坎,08年以前业内稀里糊涂就消化了。所以,建筑垃圾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建筑形式变了,建筑结构变了,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业内没法消化了。尤其是深圳滑坡事故发生以后,建筑垃圾才引起特别重视:原来建筑垃圾同样会危害公共安全。
建筑垃圾一般分这样几类:一类是开槽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叫槽土、渣土;一类是市政道路拆迁产生的垃圾,一般范围较窄,回用也比较方便;一类是新建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还有一类是大量城镇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至于建筑垃圾总量,没有官方统计,但根据拆迁面积、新建面积等多渠道的了解测算,每年建筑垃圾排放总量在15亿吨以上,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据,可能不包括渣土。
环境经济:建筑垃圾处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陈家珑:首先是意识问题。政府、企业、老百姓都应该对建筑垃圾有一个认识,建筑垃圾的产生是一种必然。任何一种产品,随着寿命周期的终结,都会变成垃圾。我们要想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减量和预防,尽可能不产生垃圾。但是垃圾不可能没有,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减少。比如在规划、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到能重复利用某些部件、配件,而不是笼统地都用统一的材料,追求奢华,做些不必要的装饰。
绿色建筑 、装配式建筑,就是很好的措施之一。装配式建筑,起码能减少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工厂里生产,垃圾产生量肯定比现场要少得多,并且工厂集中生产方便再回收利用。
其次是管理上的问题。过去对建筑垃圾很不重视,现在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我们的管理体制机制还没有跟上,原来那种粗放式管理已经不适应现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了。因此,管理方式要创新,否则建筑垃圾资源化也实现不了。
环境经济:建筑垃圾处置方式有哪些?
陈家珑:以前就是填埋,现在以填埋为主,资源化为辅。能填埋的,有地方填的还是填了。但填埋,首先要保证安全性、无害化。
资源化利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当前刚刚起步,行业产业还没有形成。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填埋,一方面可以把垃圾变成资源,这对天然资源也是种保护。使用建筑垃圾生产出来的再生产品,是落实循环经济一个很好的措施,可以产生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尤其是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90%以上是可以作为资源重新利用的。
当然,与天然建材相比,它的使用范围会受到一定限制,毕竟是再生材料。但是,建筑垃圾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保证和天然材料是一致的,甚至还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可以作为再生的吸水骨料,天然骨料远比不上它。
环境经济:资源化利用,可否认为是一条解决消纳建筑垃圾的根本途径?
陈家珑:资源化利用是个出发点,也是个落脚点,但不是解决建筑垃圾的唯一途径。在说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建筑垃圾也是垃圾。建筑垃圾本身有个特点,它的资源属性比较强。
前些年,一提建筑垃圾资源化,就以为建筑垃圾完全可以当作资源,于是就把这事全部交给市场。实际,这样想是不够的。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没有成熟的技术把它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或者作为资源利用的成本太高,和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匹配。
我们能不能解决渣土?能解决,但是需要很高很高的成本,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还做不到那么精细、高成本投入。所以,建筑垃圾首先是垃圾,还是要先解决其引发的环境问题,然后把资源化利用始终作为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径去考虑。
现在,有些渣土做不了资源化,或者资源化利用成本太高,那就要先考虑处置问题。怎么处置?无害化。像深圳滑坡事故,就是垃圾的倒塌。在资源化利用不行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它对社会无害。
环境经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怎么样?
陈家珑:现状不是特别好。虽然很多地方积极性比较高,很多企业积极投入,也有少数企业取得了良好效益,但是总的来说,资源化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
从资源化利用的过程来看,首先建筑垃圾来源是不能得到保证的。来源分类根本没有,由于不分类,建筑垃圾非常混杂,使得资源化利用处置成本成倍增加。按理说,建筑垃圾应该和天然骨料加工成本一样,但正因为原料复杂,使得加工成本太高。并且,从拆除到运输、处置场加工等若干个环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其次,中间处置也存在很多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借鉴的是人工砂石生产,但二者原料不完全一样。其原料硬度、形状等都不一致,供应量也不稳定,没有专用的、定型的生产,各地建筑垃圾也不一样,也没有专业的设计院,因此中间的工艺和装备存在一些不足。另外,技术方面也比较欠缺,比如有关渣土的大规模利用技术还没有。
再者,下游产品应用也存在问题。生产出再生产品了,就得用吧,可是应用一方面是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国外搞资源化利用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法律强制规定,你不这么做就要判你刑,一种是市场行为,就用经济杠杆,制定填埋税,填埋普通渣土可能一两块一吨,但要填埋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一千块钱一吨。但这两种我们都不具备,专项法律没有,市场化也没做起来。现在填埋税很低,大家还都不往填埋场去倒,填埋税要是再提高了,更没人去了。所以,利益驱动没有,法制驱动也没有。
另一方面,再生产品标准不健全,再生产品的标识、认证也都缺乏,宣传、意识不到位。老百姓总认为建筑垃圾是不好的产品,不如天然材料的好,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只要能做成产品的,可以做的,质量不次于天然材料,但老百姓没有这个概念,包括技术人员传统意识仍比较强。而国外,再生产品甚至就可以作为一个楼盘的卖点。
搞好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我总结为“3全原则”,即从全寿命周期来考虑建筑垃圾问题,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实施建筑垃圾的管理,从全产业链角度考虑建筑垃圾资源化。每一个环节并不是独立的。
环境经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难在哪里?
陈家珑:政策不明朗,现在连个指导意见也没有。多部门管理,没有形成完整链条,责任主体不明确。管垃圾的一般是环卫部门,但环卫是没有执法权的。环卫管垃圾,什么也管不了,管理权和执法权是脱离的。它要想管还得联合其他部门,几个部门联合,协调比较困难。九龙治水治不了水。日本法律就非常明确,国家要干什么,地方政府要干什么,乡镇要怎么做,企业、国民怎么做,非常清楚。
环境经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如何?
陈家珑:大多数企业是亏损的,很少有企业愿意进入这一行。民间资本为什么不愿进入?因为政策不明朗,激励措施不明确,还有不赚钱。如果企业把产业链串起来,比如延伸到拆除、运输、下游应用,那么这个企业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单独做资源化利用,效益就不太好。
环境经济:您觉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前景怎样,是否迎来利好机遇?
陈家珑:市场前景还是很好,迎来了发展机遇。国外也经历过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最终效果非常好。建筑垃圾毕竟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把它处理好了,起码不需要占地了,还能变成资源。英国再生骨料占全部骨料的20%,我们能达到10%就非常不错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目标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原标题:专访陈家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前景广阔,现状堪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