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雾霾、污水等生态环境恶化,并不是经济发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相反,绿色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之源。7月8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刘世锦认为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会展> 正文

“一带一路”需融入绿色理念

2016-07-11 09:22 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李盛丹歌

“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雾霾、污水等生态环境恶化,并不是经济发展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相反,绿色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之源。”7月8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刘世锦认为,中国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把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摆在很高的位置。因为那时候想要摆脱贫困,要改革,就是搞工业化。“都说穷则思变,在贫穷的阶段,环境问题就容易被忽视。”刘世锦说:“当时人们看到黑烟囱是很振奋的,因为工业化来了。”

“上世纪80年代后,有些企业的生产不错,中国的GDP增长也很快。那时候大家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但把环境问题看成生产成本的部分。这是第二个阶段。”刘世锦表示,一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污染物,这种乱排污是可以治理的,但由于要投入资金、设备和人工,增加企业的成本,很多企业并没有去处理。“最初提绿色GDP,是把环境污染作为负值,在经济增长中减去这一部分得出最后的增长”。

刘世锦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绿色发展阶段。把绿色发展看成一种发展方向,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和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当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会发现绿色产品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如何将绿色发展、绿色经济与“一带一路”更好地融合,刘世锦表示,有人认为发展就得付出代价,所以先发展,后治理,这样的想法必须要纠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要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去设计、评估,推动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成为有长期稳定竞争力的企业,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去。因此,企业要先在国内整顿,达到绿色标准再出去,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的目标,也能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受益。“一带一路”还在发展,新的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要融入这个过程中。

原标题:“一带一路”需融入绿色理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