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六个启动运行的碳交易试点,湖北碳交易试点虽运行较晚,但取得的成绩却格外瞩目,不仅交易总量、总金额、累计日均成交量、投资者数量、省外引资金额等主要市场指标居全国第一,碳金融创新的数量、种类和规模也遥遥领先。湖北碳交易试点的成功传递出重要的样本意义:在工业结构偏重地区、中西部欠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市场> 正文

第六个全国碳市场中心雏形初显 138家企业已纳入

2016-06-23 11:42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邹春蕾

作为第六个启动运行的碳交易试点,湖北碳交易试点虽运行较晚,但取得的成绩却格外瞩目,不仅交易总量、总金额、累计日均成交量、投资者数量、省外引资金额等主要市场指标居全国第一,碳金融创新的数量、种类和规模也遥遥领先。湖北碳交易试点的成功传递出重要的样本意义:在工业结构偏重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碳交易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实现低碳转型。

6月16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现货交易系统在繁忙地作业。

试点最具代表性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既能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又能传递能量带动西部发展,地理位置重要。另外,湖北是工业结构偏重省份,高耗能产业较多,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因此有说法认为,碳交易试点,“湖北成,则中国成”。

2014年4月2日,湖北碳交易试点正式运行,将年综合能耗超过6万吨标准煤的138家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涵盖了电力、钢铁、水泥、汽车制造、电力、有色金属、玻璃、造纸等12个行业。

一方面,湖北省的碳排放基数大,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另一方面,湖北碳交易相关制度设计较为完善,市场运作理念开放,能够吸引控排企业、投资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

据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研发总监杨光星介绍,在配额分配方面,湖北坚持适度从紧的原则,倒逼企业进行减排。如,设定配额1年有效期,非购买配额到期自动注销;进行年度跨期调整,2015年增加了市场调控因子,将2014年市场剩余的配额予以扣除,避免了配额剩余过多;实行20万吨和20%的损益封顶,避免了企业配额剩余过多对市场的冲击,降低了企业过高履约成本风险,纠偏了数据不准确、经济下行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市场调控方面,建立了《湖北省碳排放配额投放和回购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碳排放权出让金收支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政府调节应对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运用政府预留配额投放和回购应对市场风险。

目前,湖北碳市场的活跃性明显领先于其他试点。截至5月31日,湖北碳市场配额现货总成交量3123万吨,总交易额6.4亿元,在全国现货市场占比分别达到56%和45%。今年4月27日启动碳排放权现货远期交易后,湖北碳市总交易量更是率先突破亿吨,达到1.77亿吨,总成交额42.38亿元。

除此之外,湖北碳市场还获得了多项第一。如累计日均成交量居全国第一;市场交易连续性居全国首位;投资者开户数量全国第一;引进省、境外资金在全国最高。

“湖北碳市场纳入的企业都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碳排放量占全省35%以上,通过碳交易,湖北减排效果明显。2014年,湖北控排的138家企业排放总量为2.36亿吨,排放同比减少767万吨,排放量同比下降3.14%。”杨光星说,湖北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典型性,湖北碳交易试点的成功证明了工业结构偏重地区开展碳交易有助于低碳转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碳交易具有可行性,证明碳交易制度在中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多层次金融体系形成

作为一种新兴交易市场,碳价格影响着投资者进入碳市场的风险。

湖北碳交易价格开业时曾经历过一段上升期,从开始的21元/吨,经过四个涨停板,升至29元/吨,之后又逐渐回落。

“湖北采取了‘低价起步,逐步到位’策略,通过广泛吸收投资人入市,积极吸收社会资金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碳价格,其他试点的碳价格也逐渐向湖北价格靠拢,湖北形成了全国的碳定价中心。”杨光星说。 基于较好的流动性、规模优势和稳定的市场价格,湖北开始布局碳金融,并领先于全国。

2014年4月2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同中国建设银行湖北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总额达600亿的“低碳产业发展与湖北碳金融中心建设授信协议”,当前已累计10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碳金融授信。

2014年9月9日,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项目在武汉签约。湖北宜化集团利用 自有的221万吨碳排放配额获得了兴业银行4000万元的质押贷款,用于实施国家推荐的通用节能技术。

同年11月26日,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与华能武汉发电有限公司,光大银行武汉分行与湖北金澳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总额4亿元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协议。目前,质押贷款规模累计已达5.4亿元。

2014年12月8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促成全国首单碳资产托管业务,湖北兴发化工集团参与该项业务并托管100万吨碳排放权。同年12月22日,该集团下属公司与武汉钢实中新和武汉中新绿碳分别签署碳资产托管业务协议,共托管配额100.8万吨。

2015年4月8日,国内首只碳排放信托投资基金———招金盈碳一号在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启动。

2015年6月15日,湖北首次引入境外投资者,武汉鑫博茗科技购买台湾石门山绿资本公司自愿减碳量8888吨。

2015年7月24日,湖北发布国内首个基于CCER的碳众筹项目———红安县农村户用沼气CCER开发项目。

今年4月27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推出全国首个碳排放权现货远期交易产品,启动当日成交量达680万吨,成交额1.5亿元。截至5月底,该产品共成交1.4亿吨,成交额达33.97亿元。

“通过碳金融创新,一是提供多样化工具,解决碳资产与金融市场需求的跨期匹配问题,拓宽了控排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环境信息透明度,加强金融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形成多层次金融体系;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填补产业和城市化低碳发展的资金缺口。”杨光星分析。

发力“3+1”全国碳市场中心

“目前,湖北碳市场在交易总量、总额等主要市场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已初步形成碳交易中心、碳定价中心和碳金融中心雏形,具备了建成全国碳市场中心的独特优势。”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邹德文说,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区,长江经济带在前期开发中对两岸沿线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同问题重视不足,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扩张迅猛,温室气体排放巨大,而湖北碳交易的实践成功为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环境资源和发展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他举例说,碳市场通过总量控制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碳汇项目的开发协同实现治污,是为生态破坏做减法;碳金融的倍增效应激活环境权益的金融属性,放大减排激励效果,将环境资源转变为“绿色银行”,是为生态保护做加法。同时,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也为碳交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创造出内在的需求,支撑碳市场建设并形成互促发展。

不过,现阶段湖北碳交易市场也面临着其他碳交易试点存在的共性问题。其一,产品类型过于单一,缺少套期保值和风险规避功能;其二,政策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资人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其三,创新能力较弱,规模尚小;第四,机构参与意识和专业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的碳金融产品还停留在对传统金融产品的简单复制,投资潜力有待发掘。”邹德文表示,下一步,湖北碳金融中心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两型社会建设等国家战略,巩固和完善现有碳市场基础,积极打造集碳定价中心、碳金融中心、能力建设中心为一体的“3+1”全国碳市场中心。

“与此同时,开展跨境碳金融业务、跨境交易等,积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市场、碳金融快速发展的全球趋势。通过碳市场向世界发出信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邹德文说。

原标题:碳交易试点丨湖北:全国碳市场中心雏形初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