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产量逐年上升,建筑垃圾已呈“围城”之势。这种说法是否夸张?真实情况究竟怎样?要摸清建筑垃圾的现状,首先要明确建筑垃圾的概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工程项目纷纷启动,建筑垃圾概念的外延也不断加大。
建筑垃圾产量逐年上升,建筑垃圾已呈“围城”之势。
这种说法是否夸张?真实情况究竟怎样?
要摸清建筑垃圾的现状,首先要明确建筑垃圾的概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工程项目纷纷启动,建筑垃圾概念的外延也不断加大。
从20世纪末,建筑垃圾被定义为建筑、装修场所产生的城市垃圾,到2003年发布的《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修订稿》,将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合称建筑废弃物,再到2005年,《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建筑垃圾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界定,即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这个定义囊括了所有建设工程在操作过程中带来的各种废料,含义广、范围大。
现在,建筑垃圾到底有多少?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建筑垃圾的统计制度,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省市的上报材料。按照各地上报的数据估算,2015年,全国建筑垃圾年产量约17.01亿吨,日均产量约466.1万吨。
各地上报数据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源头产生统计和运输量统计两种。源头统计比较客观,但需以源头申报真实为基础;运输统计方法只能统计合法运输的量,对非法运输则无法取得相关数据。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既有建筑拆除和工程建设总量不断加大。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结果显示,从1995年开始到2013年,房屋施工面积超过996.8亿平方米,竣工面积突破433.6亿平方米,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亦在不断增大,数量激增。
2000年以前,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少,基本可以通过回填、调配使用等方式实现产生与消纳间的均衡;2000年以后,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快速增长;2010年之后,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建筑垃圾“围城”逐步显现。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与其说建筑垃圾“围城”,不如说是弃土“围城”。因为在建筑垃圾中,工程弃土已成为“主力军”。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各种地标建筑和高层、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以前房屋建设产生的工程槽土,施工方多以回填形式处理,现在高层建筑不但不需要槽土回填,而且越挖越深,工程弃土数量激增。
此外,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建设和地下管廊建设等各类大型地下工程发展迅猛,导致越来越多的开挖弃土产生且大量堆积,难以处理。
据估算,一个地铁站施工产生的土方量多达8.7万立方米,长1公里、直径6米的地铁隧道施工约产生6.8万立方米。
根据估算,2014年北京全市清运建筑垃圾3900万吨,其中约85%为弃土,剩余为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弃土量大,清运、堆放、消纳,都是问题。
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以集中堆放为主、以再生利用为辅,是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经收集后,主要有3个去向:一是没有固定消纳场所,无序乱倒;二是靠市场自发调节,民间从业人员在城外寻找荒地或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形成临时消纳场所;三是政府实行集中管理,建设消纳场所或处理设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