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中美签署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协议规定,中国将力争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30年左右开始减少。而在此次会议召开期间,首次实现零排放APEC峰会:2014年APEC会议活动排放温室气体6371吨二氧化碳当量。将通过在北京市和周边地区营造1274亩碳中和林在未来20年全部抵消。
在2015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报告《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中提出了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指气候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指出气候变化是指除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气候变化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旱涝灾害、致命热浪、生态系统改变。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表平均温度为零下18℃。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氢氟化碳、全氟化碳、六氟化硫。2011年大气中CO2浓度为工业革命(1804年)前的1.4倍。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有化石能源及其产品的消耗、消耗食物的排放、农产品生产。碳吸收的主要方式是陆地植物和藻类的光合作用。
2 我们生活中的碳排放
WMO(世界气象组织)和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建立。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下面将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对衣着、食品、居住、交通出行和耐用消费品五项消费活动构建家庭消费碳排放计算模型。
生活中的碳排放——衣
户均碳排放总量:每年187.5千克碳
时间(季节)差异:
夏季(56.24)>春季(46.88)>秋季(46.86)>冬季(37.49)
空间(城区)差异:
远郊区(226.8)>核心区(204.3)>近郊区(171.3)
主要影响因素:家庭规模,家庭收入
生活中的碳排放——食
各类食品碳排放量比例
户均碳排放总量:每年647.5千克碳
碳排放量前三位:粮食(155),
猪牛羊肉(117),
豆制品(79),
以上占总量的54%。
时间差异:
冬季(189)>春季(165)>秋季(153)>夏季(141)
空间差异:
核心区(669)>远郊区(660)>近郊区(635)
生活中的碳排放——住
生活常用能源碳排放量比例
户均碳排放总量:每年8248千克碳
碳排放量前两位:
电(2475),
热力(2260),
占总量的84%,供暖碳排放不容忽视。
时间差异: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生活中的碳排放——行
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比例
生活中的碳排放——用
用:家庭耐用消费品,家具、家电和交通工具。
家具、家电和交通工具碳排放量比例
户均碳排放总量:每年1247千克碳
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占90%以上
交通工具:私家车占92%左右
空间差异:
远郊区(1674)>核心区(1325)>近郊区(1121)
北京市城镇典型家庭消费碳排放特征
家庭碳排放总量:每年8248kg
人均碳排放总量:每年2514kg
排序:
居住>耐用消费品>食品>交通出行>衣着
时间(季节)差异:
冬季(3458)>春季(1652)>秋季(1599)>夏季(1543)
3 善待地球,低碳生活
原标题:低碳与我同行 共建美好家园——我们生活中的碳排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