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曾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日本的街道,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垃圾桶,但街道非常干净。当视频拍摄者问路人,如果手上有垃圾要怎么办?路人:装在自己的包里带回家再处理。相比之下,无论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日本在垃圾处理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下图中的高耸的白色建筑,你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国际> 正文

有洁癖的东京人为啥不抗议建在闹市区的垃圾焚烧厂 ?

2016-05-23 11:41 来源: 奇葩森活

小编曾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日本的街道,放眼望去没有一个垃圾桶,但街道非常干净。当视频拍摄者问路人,如果手上有垃圾要怎么办?路人:装在自己的包里带回家再处理。


相比之下,无论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日本在垃圾处理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比如,下图中的高耸的白色建筑,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答案:垃圾焚烧厂

可能许多人都难以置信,这是东京垃圾焚烧厂的大烟囱。

对很多人来说,“垃圾焚烧厂”往往与“脏乱”“臭”“空气差”这些词联系在一起。想要在人口稠密去建一个垃圾焚烧厂,很容易引发不满情绪。

然而,这个垃圾焚烧厂却建造在东京人口密度最大地区之一的丰岛区,紧邻区政府与池袋车站。

东京市中心23区共有21家垃圾焚烧厂。根据“本地垃圾自产自消”的理念,23区内的家庭和单位每天产生约900万人份的垃圾(日均约8000吨)全部在当天收集,并被运到附近的垃圾焚烧厂。


日本街头的扔垃圾处多使用遮盖物,防止有风吹跑垃圾和可能散播的异味。

垃圾焚烧厂用风幕等防止阻隔垃圾臭气外漏、在巨型垃圾槽内产生的臭气全部被吸入焚烧炉,800度以上的超高温在焚烧垃圾的同时,也将臭气成分分解。通过使用多重防治排气设备,去除焚烧时出现的煤尘、二恶英类、硫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而垃圾焚烧厂的烟囱冒出的白烟,并不是烟雾而是水蒸气。垃圾焚烧厂除遵守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外,还制定了一整套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客观测评并公布实际数据由此实现既清洁又安全的运营。

工厂利用焚烧炉产生的热能发电,不仅满足本厂所有用电,还将剩余电量卖给电力公司。(卖电收入高达约98亿日元,相当于5.88亿人民币。)此外,东京部分垃圾焚烧厂还能余温产生的高温水提供给临近的温水游泳池、健身房,降低了附近居民的使用成本。在紧邻这个丰岛垃圾焚烧厂的体育中心,居民仅需花费400日元(约为24元人民币)就能使用2个小时。

就这样,东京的垃圾焚烧厂实现了垃圾处理的清洁循环。

走进垃圾焚烧厂,没有难闻的气味

据东京涩谷焚烧厂厂长是松敏重介绍,截至2014年,东京23区目前共有19家垃圾焚烧厂处于运转中,另有2家正在进行改建,涩谷焚烧厂建于2001年,是其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家,约9000平方米,建设费用约为133亿日元,厂内设有一座焚烧炉,日焚烧能力为200吨。

据人民网报道,记者在涩谷焚烧厂看到,厂区内没有散乱的垃圾和灰尘,闻不到难闻的气味,也听不到机器的运转的声音。包括建筑物顶部平台在内,只要可能的地方都种有绿植,只有通过不断进出的垃圾运输车才能感受到这是家正在运转中的垃圾处理厂。

▲垃圾运输车在这里将垃圾倒入门后的垃圾储存池中

涩谷焚烧厂24小时不间断运转(每年有近2个月的检修停运期),年垃圾焚烧量超过5万吨,而截至2013年9月,对应这些庞大工作量的员工尚未超过60人,除厂长外仅有57名员工和2名来自其他企业的常驻人员。

焚烧大幅减少了垃圾填埋所需的土地,降低了垃圾对于环境的影响。你是否见过垃圾围城的场面?但在东京及其附近,这种景象不会存在。

涩谷垃圾焚烧厂内的发电机组

居民习惯养成是关键

其实,东京的垃圾焚烧厂之所以能高效运作,高度现代化的硬件设备并不是关键因素,整个社会养成的垃圾分类习惯才是。

早在1900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垃圾处理相关的法律,即《污物扫除法》,规定各自治体(相当于地方政府)有义务进行垃圾收集处理。

此外,对于具体的垃圾,日本还分门别类地制订了相适应的法律,以促进垃圾分类回收。这些法律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汽车再循环法》《废弃物处理法》《绿色采购法》等等。

由于早就有法律对垃圾分类的强行要求,所以日本居民从小就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在日本,不同的垃圾,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在微博上看到博主@阿奋在日本分享的一份“垃圾分类手册”。

与垃圾回收政策相匹配的是,早在1924年,东京建成了首座垃圾焚烧厂。1930年对《污物扫除法》进行修改,规定各自治体有义务进行垃圾焚烧,至此日本开始由政府主导的垃圾焚烧。

《生活环境设施整备紧急措施法》及《废弃物处理及清扫相关法律》分别于1963年和1970年出台,各区自行处理垃圾以及垃圾焚烧技术的进步,使得垃圾的处理效率大幅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东京的垃圾焚烧厂建设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上个世纪6、70年代,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垃圾呈现爆炸性增长,因焚烧能力不足,一部分垃圾未经焚烧便被填埋,导致填埋场周边环境严重恶化。为此美浓部知事于1971年提出各区在城市中心建设焚烧厂处理各区垃圾,各区和居民虽在垃圾焚烧上达成了共识,但不愿意在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建设焚烧厂,并数次发生居民阻止焚烧厂建设事件。在东京都政府与部分地区居民经过反复的说明、协商,甚至法律诉讼之后,事件才慢慢得以平息。广义上来讲,这场“垃圾战争”从1956年东京都制定《焚烧工厂建设十年计划》到1978年相关焚烧厂开工建设,持续了22年之久。

据了解,虽然东京人口在逐年增加,但垃圾的总排量与最多时的1989年度相比,减少了约40%。而且由于日本垃圾焚烧厂的显著成效,近年来,一些工厂还向海外派遣专家。例如,向马来西亚提供一整套培训,其中包括政府职员与居民之间的协商方式、垃圾焚烧厂的功能与结构等。

原标题:冒着白烟的垃圾焚烧厂建在闹市区,有洁癖的东京人为啥不抗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