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市场目前火热炒作的“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林霆更愿意用“环境+”和环境思维来描述环境友好投资方向的巨大未来。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
清洁技术在告别了几年前的乐观和疯狂后,正在回归现实的理性。在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看来,任何一个能源技术、环保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最后能大规模商用所要花的时间可能比很多其他领域的技术时间要更长。
布局中的“时点”
林霆表示,“环境生态方向的细分领域中,科技本身变化的速度很慢,而用一种科技变化为导向的投资思路,一定赚不到钱。我们的策略就是寻找细分领域里面的变化因素,要抓住这个领域里面变化的机会,提早布局,才能够享受到变化带来的收益。”
一定要把控好风控的“时点”,这也是青域基金牢牢根植在这一行业十多年的原因之一。遵循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规律,那么投资的进入时点则显得尤为关键。林霆认为如果在行业高峰期进入,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死亡风险。
“环境生态领域很大,所有环境友好的行业都可以定义为这个领域,但是发现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细分的领域,它的变化非常缓慢。那么就要准确把握这个行业细分领域的变化,在它即将爆发的前夜,顺着这个行业本身的周期,去做投资的布局。林霆说。”
比如污水处理,20多年的污水处理技术现在还在用,再比如太阳能发电,目前太阳能主流的发电方式还是10年前的方式。所以如果在这些细分领域用一种科技为导向的思路,一定赚不到钱,因为科技变化很缓慢。青域基金的策略就是寻找细分领域里面的变化因素,这些因素有很多,比如行业格局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供应链的变化,但也包括技术的变化。
因为清洁能源的核心,不全是技术。
回顾这几年节能环保领域不断更迭震荡的浪潮,光伏热、风能热、LED热、动力电池热,无数资本进进出出,有的赚得盆满钵溢,有的赔得血本无归,之所以差别巨大,在林霆看来,因为一切产业都有自身规律,无论从行业发展周期、细分市场成熟度、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自身投资策略,都需要按行业本身的周期特点和规律行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青域团队早在2004年~2005年押宝光伏产业,2007年~2008年行业高潮期全身而退,正是尊重了太阳能产业的周期规律。而2010年一波新机构豪赌太阳能设备组件潮,最后铩羽而归,则显现该行业的周期性。
如果绘制一张清洁技术领域细分产业图,可分两大主干:一支为能源类,包括风、光、核等新能源,传统能源的清洁使用,以及能效提升类企业;另一支为环境治理类,包括大气、水、固废等污染防治领域。
“需要判断上述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周期性和行业特点,并且选择在周期性上正处于开始爆发阶段的细分领域。”林霆以能源主分支举例,现在再去看光伏、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几大领域,未来已经很难迎来爆发性的成长机会。
“能源领域未来比较确定的爆发式成长机会的一个大方向一定是分布式能源。”林霆认为,分布式能源不是单一能源品种,一定是多种能源形式的有效集成,例如一个园区利用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来达到分布式能源供应,再延伸一步便是目前大家热议的能源互联网的形态。
除了分布式能源之外,电动汽车和储能也是青域基金目前集中看的另一个大方向。从趋势上看,林霆认为,随着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重视,电动汽车国家支持力度和产业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储能不仅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风光电等新能源存储也都需要,这也是未来一个巨大潜力方向。
至于大气、水、固废等环境治理的另一个分支,林霆认为永远都有投资机会。原因在于每年国家对排放标准都有新要求,需要处理的废弃物品种要求也越来越多,相应的环保设备也会扩容。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脱硫脱硝已有些过度竞争,青域基金目前更愿意看一些新治理品种,比如大气除尘和脱汞,包括环保部最新提出的近零排放带来的多品种系统治理的解决方案,水污染防治领域,则选择避开城市生活污水,看好工业废水尤其高难度工业废水治理,固废领域则重点看危废处理的机会。
“虽然技术是我们是我们非常重大的一个参考依据,主要的方法还是会看产业的成熟度及其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模式”。
“比如说这两年兴起的电动车领域,该领域技术特点非常突出。电动车因为动力形式决定了要从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始,一直到生产、制造,一定要突破传统汽车思维方式和理念,我们国家现在所有从事电动车行业的公司,很多都是传统汽车转行过来的,很难有突破,但是真正将来在中国成长起来的电动车公司,一定是会突破传统汽车原来固有的制造理念。
“公司通过技术的突破才能成长起来。所以说我们变化的因素包括政策、行业格局、供应链、技术,甚至包括人。”林霆这样说。
“嵌入式”投资与投后服务
青域基金一直坚持“精品基金”路线。节能环保领域早期投资与TMT早期投资完全不同,不适用于拿资金来验证可行性的撒网式投资模式,节能环保单个项目投资额度往往较大,单项目投资额度可能达到3000万元到一亿元左右。
事实上,青域基金的精品基金模式,意味着每期基金管理费很少,团队重心不会放在管理费收入,而是聚焦在投出更优质的项目,获取更超额的回报上。如何获得更高的单个项目回报率,青域基金有自己的一套价值发现和价值共创方法论。
“我们一期基金一般会投10个项目,3年投资期,意味着平均每年投3.3个项目,青域基金有3个合伙人,整个投资团队有9个人,意味着9个人每年挖掘和服务3个被投项目。相比于1年投几十个项目的机构,我们这种极度聚焦的策略,意味着在价值发现环节,可以用更多时间投入前期尽调和项目挖掘;在投资之后的价值共创环节,我们可以有更多精力做好投后增值服务能力。”林霆称,青域基金从来不会跟对手比规模,只比单项目回报率和基金整体回报倍数。
在青域基金内部,有一套“嵌入式”的行业投资和投后服务理念。从项目源开发、尽职调查判断、投后增值服务、项目退出,每一个环节,都有青域基金投资团队背后强大的产业资源紧密互动和互助,严格由合伙人进行风控把关。
情怀推动社会责任
当下,各种环保指标成为“硬任务”层层下达、逐级监督。全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严厉的问责机制。应当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既不能单就环境保护而抓环境保护,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青域基金所有LP都秉承着这一理念,打造着环保投资的生态圈,许多媒体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选择清洁能源这一领域就说明我们的投资人都有着同一种情怀。”
环境主题投资它可以贯穿各个行业,而且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离不开环境友好,有这个前提因素在里面,才能够保障可持续性。如果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是难以持续的。
“只要是对环境友好,都是在我们投资的范畴里面的,所以本身我们就是一个跨界的领域覆盖。比如我们投电动汽车,它就属于汽车领域,环境友好的消费品,它就属于消费领域。所以环境领域的面并不单一,上下游涉及面很广。”
在林霆看来,相比市场目前火热炒作的“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他更愿意用“环境+”和环境思维来描述环境友好这个投资方向的巨大未来。
政策带来市场利好
清洁能源政策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对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会每年都会有提高,每年都有新的指标,企业为了达到这个指标就要不断的去提高排放或者是增加设备来达到国家这个指标来达到国家的要求;第二,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会越来越严格,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的环保法,环境都会列入刑事的范畴里;第三,是国家为了鼓励环保会有一些财政的补贴,税务的优惠,等等这样的政策。
经过前几年的整合、洗牌,在风能领域有不少企业存活了下来,资本又开始重新关注这个领域。而太阳能行业受益于合理规划和补贴政策,除了传统能源企业在加码之外,房地产大佬、银行、保险等机构的资本都在进驻新能源领域。
但摆在林霆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清洁技术投资产业链太单薄,接盘者寡。尤其是环保领域相对偏冷,外部资本进入不多,大多是环保上市公司利用融资平台,通过定增、发债去做更多并购整合。“我们投资的企业再需要资金时,往往只能去产业里找,很难从B、C轮的投资人那里找。要么是我们继续投,要么就从产业里找。”林霆说。
他想纠正的一个观点是,外界认为清洁技术投资回报不高、周期长。“这是外界不了解行业的误解。投资一个行业首先要看市场够不够大,能源环保的市场容量和资本承载量是足够大的,随便一个细分的行业,哪怕是水处理中的污泥处理,尽管是很小的行业,但也是千亿级的市场。”林霆称。
“只是这个行业确实不好做,因为有自身的很多特点,造成很多资本进来之后都亏了钱,大家有点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只要做好了,就会非常有前途的行业。”
据林霆透露,青域基金的第一期人民币基金所获得的投资回报倍数在同时期的基金里名列前茅,而第二期则远远超过创投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
林霆表示,每一个项目都要跟踪、互动,基本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才会下决心去投资。之所以采取这种极度聚焦的策略,一来是因为这一行业的基金少、竞争者少,二来是因其在清洁技术领域投早期项目的特性决定。
“早期项目要冒的风险很大、要判断的东西很多,不花足够的时间很难做到,这一行业很难像流水线项目一样,一个项目过来,花两三个月尽职调查,投委会决策一下就做完了。我们不是这样,我们需要从容,不能募一个20亿元的基金在三年里就投完,这样投资压力会很大。”林霆说,早期项目后续管理的事务也很多,如果项目多了,就很难做好增值服务。
原标题:青域基金布局环境友好投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