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雾霾问题越来越受到环保部门及民众的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Cs)做为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驱物之一,而产生于大气对流层的臭氧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危害,并且也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控制VOCs排放是治霾的关键步骤。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2012年-2015年为V

首页> 大气治理> VOCs> VOCs监测> 企业> 正文

鸿旺环保:深耕VOCs在线监测领域20年

2016-04-22 15:13 来源: 深圳鸿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近几年,雾霾问题越来越受到环保部门及民众的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Cs)做为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驱物之一,而产生于大气对流层的臭氧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危害,并且也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控制VOCs排放是治霾的关键步骤。

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2012年-2015年为VOCs排放摸底调查阶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确定实施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相结合的总量控制策略,VOCs在线监测逐渐被业界所聚焦。

VOCs组成成分、不同污染源排放差异大等原因造成监测起来相对于其他单一品种的大气污染物难度较大,在进行监测时需要较高的可测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内VOCs监测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目前已有的VOCs分类的标准方法均是采用吸附剂采样,针对的目标化合物也仅为卤代烃和芳香烃化合物。

VOCs在线监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监测法(GC-FID)、傅里叶红外法(FTIR)、光离子化监测法(PID)。

FID监测方法几乎对所有的VOCs都能够响应,检测灵敏度比热导检测器高100-10000倍,检测限达10-13g/s,对温度不敏感,响应快,目前是气体色谱检测仪中对烃类(如丁烷,己烷)灵敏度最好的一种手段,广泛用于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和许多含炭化合物的检测。

美国“Method25A”标准和欧洲“EN12619”标准以及台湾“NIEAA723.73B”标准都把FID列为VOCs在线监测的标准方法。

FID基本原理:

1.样品由载流气体携带,通过分离管柱分离:(可测定的成分及分离方式如下)

a)THC-透过无分离效果的熔硅毛细空管,将样品一同吹出

b)CH4-透过具强吸附性的分子筛,仅允许CH4通过

c)VOCs-针对各厂区的分析要求,透过不同分离效果的管柱组合,实现不同的监测需求。

2.使分离后的有机物进入FID,在氢火焰中被电离成碳阳离子和电子。其产生的微电流,经由讯号放大器输出信号,经软件运算,转化成浓度值。

深圳鸿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为台湾总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依托在台湾长达20年的VOCs监测经验,于2014年在深圳成立。创立伊始,便专注基于GC-FID原理的VOCs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及生产。

截止目前,鸿旺环保在国内(台湾除外)已有50多套VOCs在线监测系统投入运行,覆盖石化、光电半导体、汽车喷涂等重点行业。不同排污企业VOCs排放种类不同、VOCs治理设备不同,据此,鸿旺环保贯彻实行“一厂一方案”。

以石化行业为例,国标要求企业治理设备VOCs去除率要达到95%,同时绝大多数石化企业装有多套VOCs治理设备,需要监测的点位通常不止一个。另外,石化企业VOCs排放种类多样,并常伴有强酸强碱等复杂成分。石化行业VOCs监测种种技术难点必然要求监测设备供应商提供性能稳定的仪器,并辅以丰富的经验。

如上图所示,石化行业排放的VOCs中通常含有C1-C5烷烃、异戊二烯、乙烯、丙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基甲苯等成分;图中还截取了部分物质在色谱中出现的时间节点。

如何配置仪器,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使得分析周期尽可能的短,从而应在线监测仪器的要求?

海南某石化企业在末端装有两套RTO焚烧炉,废气经过处理后汇合,由一个管道排出。

我司给出的监测方案是按照下图所示选定5个监测点位,推荐的是六通道VOCs在线监测仪。监测项目选择了几种权重大的特征污染物包括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

由1号位和2号位组合、3号位和4号位组合,可实时监测两套RTO去除效率,5号位可实时显示企业总排放量;最后一个点位用于仪器查核,即用已知浓度的标气直接注入仪器进行分析,对比仪器测值与标气浓度的差异。从而判断仪器是否有误差等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该企业排放的废气含有腐蚀性气体,为了保护采样管路及测值准确,技术工程师采用120℃高温伴热带包裹采样管线,确保腐蚀性气体不液化,从而规避因管路腐蚀对监测数据的影响。该监测仪器从2013年投入使用,运行状态良好,获得了业主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

鸿旺环保秉承“做最好的监测仪器”的初衷,怀着对自然的敬畏,躬行环保,许未来一方蓝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