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国家在主动下调GDP增长目标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或者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或者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变等)、鼓励发展互联网+产业;另一方面节能减排继续成为约束性指标,《大气污染

首页> 节能> 工业节能> 评论> 正文

工业锅炉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2016-03-14 14:38 来源: 工业锅炉行业协会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国家在主动下调GDP 增长目标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或者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或者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变等)、鼓励发展“互联网+”产业;另一方面节能减排继续成为约束性指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陆续发布实施。工业锅炉的需求与宏观政策、经济发展以及能源供应密切相关,工业锅炉行业未来发展有挑战但更有机遇,需要从产品、技术、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等方面转型升级,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开发节能环保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主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

(1)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趋缓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步入新常态,以中高速增长和结构的持续优化为主要特征,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明显放缓。过去那种依靠要素投入来实现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调结构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降低,尤其是房地产销售的萎缩,近期锅炉市场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企业经营困难,是我们过去长期依靠投资驱动造成结构性扭曲的结果,去产能化是当前经济最紧迫的任务。在经济调整过程中,有大量的商业机会。第一个机会是行业重组,第二个机会是传统企业的更新换代,第三个机会就是创业。

从技术大势来讲,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导致制造模式理念、技术体系、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行业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提升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企业需求和市场发展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产品软件化与软性化、交叉替代、智能化趋势明显,借助燃料优质化和能源结构转型而带来的基于锅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应用技术和产品或将成为获得市场认可的王牌之一。

(2)节能减排特别是减排形势严峻,控制力度空前加大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同时还强调要“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同时“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20蒸吨/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国办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已明确“实施电机、内燃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计划,推进工业企业余热余压利用。深入推进工业领域需求侧管理,积极发展高效锅炉和高效电机,推进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提升和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认真开展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的要求。

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到2018年,推广高效锅炉50万蒸吨/时,高效燃煤锅炉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不足5%提高到40%;淘汰落后燃煤锅炉40万蒸吨/时;完成40万蒸吨/时燃煤锅炉的节能改造;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6个百分点,形成年4000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减排100万吨烟尘、128万吨二氧化硫、24万吨氮氧化物”、“到2017年,天津市、河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35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

2014年,国家能源局编制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利用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中提出了“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进步,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与常规能源体系的融合,积极培育可再生能源供热利用市场,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城镇、农村地区供热的应用范围,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的生物质能供热应用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思想;“到2015 年和2020 年,生物质颗粒燃料和生物质能热电联产供热利用量达到750万吨标煤和2000万吨标煤;大力推动工业锅炉替代利用。重点结合城市燃煤锅炉关停、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小型城市热电厂改造、热力管网建设和改造等节能改造工程,积极推广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的替代应用,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燃料,减少煤炭消耗量。在生物质资源丰富城市的燃煤锅炉改造中,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大型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系统;在中小型燃煤锅炉分布较为分散、不适宜建设集中供热管网的地区,因地制宜地采用中小型生物质供热锅炉替代原有燃煤锅炉供热;……”。

受雾霾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质锅炉、燃气锅炉特别是节能环保燃气锅炉在近几年市场需求还会比较旺盛。从发展角度看,“煤改气”项目还会继续深化,城市新增项目将以中小型燃气锅炉为主。

(3)中国制造依靠品质制胜的时代已经来临

为了引导和配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在这项规划框架中,指导思想是创新发展,主线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实施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第一要实现数字化研发设计,第二是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第三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功能和附加值,第四是制造业服务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

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必须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挖掘更多的新需求;中国制造只有依靠品质的一致性、可靠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品质又与设计、工艺密切相关,只有尊重知识,不断地创新,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超越资本的时代,弘扬中国制造之美。

锅炉行业企业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提高和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的产业形态,向用户不仅提供产品,还要提供依托产品的服务,以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乃至围绕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各类服务。如果再不变就跟不上趋势了。

(4)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终端应用方兴未艾

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终端这三大互联网新趋势已催生了很多新业务和新应用,未来会引发更多的产业变革和跨界融合。

①如今,整个世界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制造业的整个价值链,制造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在这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日益倚重的技术手段,以实现企业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知识产权资产的核心内容将变成海量数据;数据将取代专利、商标、版权等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同时大数据对质量管理既是挑战,因为要面对复杂的质量评价数据;更是机遇,因为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智能技术实现对质量的数字化管理。

②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高能效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无处不在,物联网直接嵌入到消费者最终的行为中,未来设备本身将成为服务的一部分;同时,物联网将会进一步推动“分享经济”的深化,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比拥有更重要,所以未来最基本的消费模式,要么是用户租用硬件获取服务,要么是通过提供高配置低价格的产品,或者产品直接免费,更多的是靠增值服务去赚钱。

③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应用的发展,“微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企业正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以推送、关注、转发、互动等方式将产品信息或促销活动等快速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快和广的营销模式将企业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移动加社交,CRM(客户关系管理)的传统功能正在得到改变和创新,CRM与社交的结合将成为企业的营销新利器。

④源起于C2B的“众包”模式,即消费者定制模式,由于面临越来越个性化的窄众需求,在某个细分垂直领域的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主宰传统制造业的微笑曲线正在发生变化,微笑曲线将让位于由设计、生产、营销构筑的铁三角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搭建众包平台,将要突破企业资源的刚性,建立行业资源的柔性,比如由设计资源输出设计成果、生产资源输出产能计划、渠道资源输出渠道订单、媒体资源输出投入时空,检测资源输出鉴定成果等。

⑤全民“技能外挂”的时代将要到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以“外挂”为平台,不断拓展着O2O(即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变成“专业人士”,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将自己的技能“外挂”—临时“设计员”、“技术服务员”……;在线“行家”,与“菜鸟”分享过来人的经验……。这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带来新的挑战,外部人力资源如何为我所用,内部资源如何用足用好?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未雨绸缪。

(5)能源结构逐步调整,天然气、生物质能比重日益增加

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推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的低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以保持,这将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创造契机,我国工业锅炉的能源供应和使用多样化、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并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及业务转型升级,采用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燃煤工业锅炉将进一步向大型化发展,燃气、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的产品比重正进一步加大,应对环境压力的“煤改气”进程将进一步普及。

国办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已明确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发展,…”的要求,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为重点,有序推进重点用煤领域“煤改气”工程,加强余热、余压利用,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到2017年,基本完成重点地区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等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等具体目标和要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专门提出到2020年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3%的目标,据专家判断,其中至少10%这一部分为生物质能。

近期(2015年9月5日)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强化规划引导,弱化项目审批,并阐述了油气、煤炭、可再生能源、核电等能源领域发展方向和目标。这被认为是对“十三五”能源规划的“透底”。预计生物质能将一改过去一直扮演“配角”的现象得到进一步发展。保守估计,按照8000元/千瓦的投资计算,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量规划为3千万千瓦,其蕴藏的市场投资价值达2400亿元。而这仅仅只是生物质发电潜藏的市场价值,如果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在“十三五”期间也能迎来大发展,为提振农村经济、反哺农业带来的连锁反应价值则难以估量。

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中国能源转型和应对环境问题的需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逐渐进入升温阶段。2015年3月15日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我国将有序步入分布式新能源时代(见文件中“(六)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未来,天然气、生物质、余热利用等分布式能源的市场将迎来新的爆发。根据GE《分布式能源白皮书》,2012 年,分布式能源技术的投资达到1500亿美元,包括在全球电气、电力、机械传动和推进应用领域的燃气轮机、往复式发动机和太阳能光伏产品。到2020年,分布式能源技术的投资将从1500亿美元增加到2060亿美元。这也就意味着分布式能源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6)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入推进

“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节能减排仍面临严峻形势。《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5.3%提高到2020年的45%左右的同时,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8.7%提高到2020年的13%、“北方地区县城和重点镇集中供热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建设和改造优先采用分布式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的城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高。”;《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坚持集中与分散供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城乡供能设施,推进城乡用能方式转变,提高城乡用能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科学发展热电联产,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热电冷联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供暖。”

(7)太阳能利用产品、壁挂炉、热泵等不断普及

随着中高温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提供热水,正逐步向取暖、制冷、烘干和工业应用方向拓展。根据2008年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太阳能热利用可替代标煤量占比达到13.7%,仅次于水电。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80多个城市实施了太阳能鼓励或强制安装政策,2014年初,济南更是规定100米以下新建高层住宅和集中使用热水的公共建筑一律设计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行业数据表明:2014年,太阳能工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约占到太阳能热利用市场份额的40.7%。其中,住宅工程仍然居首位,占到63%,商用(医院、宾馆、学校、敬老院等)工程居其次占到28%,工农业及其它领域工程占到9%。太阳能集热器及系统的销售量为5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到4.14亿平方米,增长10.4%。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太阳能热泵分布式采暖系统技术名列其中。太阳能热泵分布式中央采暖系统技术把常规的供热系统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地源热泵工程项目经过近几年的运行,节能效果逐渐呈现出来,据保守估算,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每年浅层地热能可利用资源量相当于3.56亿吨标准煤,扣除消耗电量,可节约相当于2.48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2亿吨。

2013年地源热泵供暖总面积达3亿平方米,地源热泵全行业产值350亿元。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发布有关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为地源热泵行业打开了新的政策空间。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标准煤。

中国燃气采暖热水炉(壁挂炉)市场从2000年起步,2007年进入快速成长期,国内年销量从2008年的35万台(进口11万台),每年都在以30%~40%的增速发展,到2014年,中国燃气采暖热水炉市场销量为164万,2015年预计达到220万台。

原标题:工业锅炉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