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随着经济等发展,长江流域的生态破坏严重。
沿江工业密布,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量相当于黄河水量;大量物种消失,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而江豚正步其后尘;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干涸变“草原”……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贯南北,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流域的关键区域,分布有鄱阳湖、巢湖等重要湖泊生态系统和大别山区、南方丘陵等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洪水调蓄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功能区。《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流域生态和人居环境“三大安全”正面临威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同时,如何保障这“三大安全”?
——现状——
中部地区环境质量明显变差
战略环评是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
中部地区战略环评工作是环境保护部继五大区域、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之后组织的又一重大战略环评。其研究范围包括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覆盖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八省59个地市。中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洪水调蓄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功能区,其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中部地区在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
据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总体成果显示,由于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人地和用水关系较为紧张,部分地表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安全问题突出,地下水超采、湿地萎缩形势严峻,传统煤烟型污染与以细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的大气复合污染并存,城市密集地区大气灰霾问题显现,对人居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任务艰巨。
而且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部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区域开发规模与强度将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和农业用水保障难度加大,粮食生产安全隐患凸显;水资源利用持续超载,水环境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难以遏制,流域生态安全水平面临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持续加大,人居环境安全压力增大。
——焦点——
“三大安全”成为突出难题
清华大学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李王锋教授说,“粮食生产安全”“流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是中部地区发展的基础保障。中部地区的户籍人口近3亿,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但城镇化水平较低,现在正面临农民进城,小城市向中型、大城市的转变过程中。因此,处理好城市群发展规律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区域及流域开发与生态安全格局之间的矛盾,确保粮食生产等“三大安全”,是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也明确提出,“粮食供给具有全局性战略地位”,但“粮食生产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流域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突出”,但“流域生态安全面临突出压力”;“人居环境质量事关居民生活品质”,但“人居环境安全亟待改善”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彦武研究员说,通过战略环评对中部地区今后发展有一基本判断。即到2020年,“粮食生产安全”“流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这“三大安全”还会继续受到威胁和胁迫;2030年后,可能才会有真正的改善。
——建议——
把“两张皮”拧成“一股绳”
战略环评提出,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从“两张皮”拧成“一股绳”。过去对环境承载能力关注不够或是过于乐观,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时,普遍出现过重经济指标、轻环境目标,各说各话、互不衔接的问题,由于发展目标与保护目标“两张皮”,往往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环境超载,大气复合污染和水环境危机频发。而在新常态下,必须扭转这种局面,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换挡提质升级的机遇,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拧成“一股绳”。通过不同层面的、包括战略环评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把不能实现环境目标的不科学发展拦在决策之前;能够实现环境目标的,要预测经济、技术和社会成本,客观反映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推动找到最佳结合点等。
明确“三条铁线”和“五个机制”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项目组指出,战略环评有“三条铁线”。第一条是生态环境,哪些地方不能进入、不能破坏;第二条是区域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这个量,对不起,要去更新淘汰;第三条是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要求,就像自贸区项目的负面清单一样,只要不违法,项目环评要下放,但政府对项目本身有管理,要制定规则。
根据“三条铁线”,战略环评报告也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五个机制”,即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生态补偿机制、水源涵养生态补偿与水生态损害赔偿机制、低水平产业退出机制、多行业多种污染物、跨区域的协同联控机制、环境绩效综合评估考核机制。
为推进战略环评成果的落地,环保部起草了关于中部地区战略环评的环境协调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负面清单。即在什么地方什么产业应限制,什么地方什么类型产业可以发展等。据了解,近期,环境保护部又启动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地区的战略环评。
延伸阅读
中部地区环保成为年度重点工作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项目是环境保护部年度重点工作,八省地方政府及环保厅等有关部门参与,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形成的《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为中部地区今后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并提出了该地区的“三大安全”、战略环评的“三条铁线”等。
中部地区战略环评内容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与主要环境问题演变分析,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评估,重点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重点区域发展的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评估,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方案,重点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探索建立以环保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月15日宣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2016年将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新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迈上新台阶;抓紧编制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2016年,国家还将安排林业专项资金266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安排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7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实施重点湖泊、流域等水污染防治工程。
原标题:中部地区如何保障“三大安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