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37年后,中国再次召开最高级别的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出现的包括“环境污染、水源短缺、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这些“城市病”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事实上,“城市环境”一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尤其是几乎成常态的雾霾天气和夏天雨季来临时的内涝滞水问题。有网友在调侃北方的雾霾天时说道:“早上骑电动车,有种开飞机的感觉,两边全是祥云!”而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中,“一下雨就看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景观”。
鉴于目前雾霾、水患、热岛效应等极端气候所衍生的环境危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修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续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发展在我国正日益得到重视,尤其是今年以来,国家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15年4月2日,我国确立了首批16个城市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将重点投向这些城市;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在这样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大背景下,像万理晴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理晴国际)这样的生态透水道路供应商应运而生。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路面可被看作是会呼吸的路面,其主要概念是将城市内不透水的人工路面(如道路、人行道、广场等)改变成为高透水且地上地下空气可以循环对流的路面,形成天然大地“循环系统”。路面之下的土壤、空气与水形成微生物活跃的地下湿地生态系统。对于雾霾元凶之一的汽车尾气,路面可吸附60%-85%的空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并通过地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其转化为营养成分,滋养土地;如遇大雨,可快速有效疏导雨水,被疏导的积水可通过管道进入蓄水池储存,一部分积水可用于自然蒸发以降低环境温度,抑制城市热岛同时降低空调耗能,绿色环保,形成城市地下微湿地体系,还原生态;剩余积水可通过过滤净化再循环利用,解决城市用水困难。
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导水循环示意图
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结构不同于传统先夯实地基再铺设路面的普通结构,而是由土壤层、储水层、保水层、透水路面构成的四位一体式循环对流结构,这种结构使雨水、空气自然对流,形成与土壤层的循环沟通,进而活化土壤与微生物,形成可净化水层、分解污染物的地下微湿地生态系,使空气中的杂质、污染物等吸附,进入地下,将地下的冷(热)空气导出地表,完成空气循环。
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整体结构
据悉,由于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十分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并满足当前我国立足于环境保护的建设需求,在第三届京交会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秘书长沙祖康先生对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赞赏有加。而在国家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北京市副市长程红见证的签约仪式上,万理晴国际还与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签订了总额100亿元的生态透水铺装道路采购订单,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国家环保部、国家水利部等多个国家单位以及北京市、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湖北省、广西省、广东省等多个省市的大力支持。
万理晴生态透水道路——道路及人行道效果图
海绵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还有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作为海绵城市“落地”的支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国家大力倡导的“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打造健康永续的宜居都市将不再是梦想,还原最纯净的蓝天、再现绿水青山也终将成为现实。
相关阅读
济南建海绵城市获5亿补助 26个项目已开工
中冶南方成立 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
资金缺口加大推广难度 海绵城市建设还需PPP助力
【年终盘点】2015海绵城市大事记
2016年将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布局年
原标题:“城市病”来袭 如何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