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全球瞩目巴黎。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巴黎协定》,达成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增幅较工业化前水平相比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是1.5摄氏度以内的共识。而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我国也积极履行减排承诺,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并将于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不论是把碳排放权当成资产进行碳交易,还是根据碳排放量征收碳税,都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数据核算核查标准和规则,这就是建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MRV体系的意义。”中科院政策所副研究员吴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中国角”上首亮相
“通过MRV体系,可以弄清楚我们到底排了多少碳(M),由产生碳排放的责任方通过标准的报告格式报告排放总量等关键指标内容(R),最后通过第三方等机构的‘碳审计’审核报告内容(V)。”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建材总院教授级高工陈璐介绍说。
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角”边会上,“中国MRV体系建设”主题边会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中国官方机构首次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举办以‘MRV体系建设’为主题的专场活动,通过介绍中国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彰显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机制中的贡献。”陈璐表示。
事实上,在历届气候变化大会上,以国家层面举行的MRV主题边会,不只是在中国,在世界各国的官方机构中都尚属首次。
“国家的自主减排计划承诺了非常有雄心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这并不是出于国际压力的倒逼。”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区主任钱京京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中国在提交巴黎气候大会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了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排放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森林蓄积量等一系列目标。
行业参与是关键
目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的推动下,我国组织行业企业开展了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全国碳排放权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监管规则制定,立法等工作。
“从行业角度来说,既要设置好碳排放的行业基准线,又要提出碳排放少的企业和落后企业之间的衡量基准,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副秘书长翟齐表示。
以建材行业为例,中国建材总院承担了国家水泥、玻璃、陶瓷行业的MRV体系标准编制工作。包括在“可测量”方面,编制测试方法、研发测试仪器、提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固定源连续监测技术等;在“可报告”方面,编制核算与报告国标、指南,开展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培训;在“可核查”方面,编制核查技术规范、低碳认证规则、碳排放核查及抽查、碳排放管理体系评价等工作。
“MRV体系成功的关键是行业参与。具体来说,就是把我们的经验对上跟国家顶层设计相衔接,对下能从基础工作做起来,核查历史数据,教会企业如何进行碳排放测量、如何编制报告。”陈璐说。
仍有问题待解
“推进碳排放权交易,不论是让高耗能企业广泛参与,还是MRV体系本身的建立过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任务非常艰巨。”翟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陈璐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说,由于行业企业本身的认知参差不齐,因此提出共性化的关键指标和阈值范围,制定防范规则,保证企业公平、公正参与碳排放交易是一大难题。
然而,在中科院政策所研究员王铮看来,在碳交易体系下,国际上国家间出现的“气候殖民主义”问题在国内地区间也同样可能出现,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行可能使发达地区高效益的企业花钱购买碳排放权,污染还是照常排放;或者,欠发达地区也可能用‘富余’的碳排放权换取经济利益,从而失去发展机会。”王铮说。
“从未来国家碳排放交易的蓝图来看,一是利用强制性的配额约束,超出要交惩罚性罚款;二是全国范围内的自愿性碳排放交易,企业可利用节省的CCER(中国自愿减排额)换取收益或强制配额,用碳交易反推技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减排义务和权益的对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减排目标。”陈璐说。
原标题:碳排放“测报查”体系的中国样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