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中国经济年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就中国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据环保部政研室主任夏光透露,针对地方企业的违规排放行为,环保部正在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引入第三方治理机制来破解雾霾等环境污染困局。
今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过程,北京、河北等省市甚至多次启动了重污染红色预警。然而,在重霾之下,仍有许多企业“顶风作案”。在环保部启动的重污染天气督查行动中,就查处了一系列违规操作的企业。其中,部分小型企业和供热小锅炉问题突出。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傅成玉认为,执法不严是导致企业超排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以前企业在差距上拉得很大,大的原因不在企业,在政府的执法不严,其实企业哪有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今天戴口罩了,没戴口罩之前我们都认真严格执法,会出这个问题吗?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把我们的环境治理好,同时又把全球的气候变化应对好,既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更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
对于政府执法不严的问题,环保部政研室主任夏光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政府欠缺环境治理的能力。人员、装备、经费的短缺都大大增加了执法难度。针对上述问题,夏光说,环保部正在酝酿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就像一个军队没枪没炮,你让他打仗,他打不下来,出现了这种情况。首先是改革环保体制,把省级以下的环保机构进行监测事权上收到省一级,县一级环保局要作为市一级环保部门的派驻机构。同时,国家已经安排了几十个亿建立全国的新的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数据虚假性问题。再就是建立更加强大的监察体系,把真正的监察执法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头上,实行离任审计、终身追责的制度。”
夏光还预测,治理雾霾,预计还要10年或1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特别理想和满意的清洁空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第三方治理是解决企业违规行为的重要机制。针对目前各地脱硫脱硝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他认为,主要是由于企业还处于传统思维,认定高污染治理会影响企业成本和竞争力。郑新立建议说:“实际上如果我们全国统一强制执行污染的排放标准,真正推行第三方治理,这样所有的企业就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平等竞争,用发展环保产业的发展,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就能把三中全会提出的谁污染谁你付费,推行第三方治理这样一个有效的措施落到实处。”
除了解决企业的违规排放问题,与会嘉宾还建议,中国应当抓住各国在巴黎达成气候变化减排协议的机遇期,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建立一套全新的能效指标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其能源需求随着发展也在进一步上升。中国华能副总经理张廷克建议说,发展低碳、清洁、高效的能源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对中国来说是当务之急,“从电力来讲,必须要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不断提高低碳清洁能源的比重,或者通过低碳清洁能源的技术进步,既要增加能源供应,但要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年之后还有碳减排问题,怎么办?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清洁能源。”
原标题:环保部正在推进环境治理改革新举措 强力督查超排企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