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原建设部确定首批8个试点城市以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历经15个年头。这期间有困惑、有彷徨、有犹豫、有观望……时至今日,人们终于看到了黎明前那一丝曙光,它,就在眼前。
垃圾分类:曾是优良传统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在我国有良好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我国废品收购站点多,回收废旧物品范围很广,从废铜烂铁、牙膏皮、骨头到废旧塑料等都有回收,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资匮乏、日常消费品种类少有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生活废弃物品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多,如各种包装盒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原有的国有收购网点被拆并,代之以私人回收,而私营回收废旧物品是有所取舍的,能卖钱的才收。
在我国,大部分居民对旧报纸、易拉罐等已做到单独收集。城市生活垃圾中废纸、金属等含量比较低,这也可侧面说明我国废纸、金属回收状况是不错的。家庭厨余类垃圾占比大且含水率高与我国饮食特点有关,也是造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水分高、热值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好单独回收处理。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包装类垃圾和电子垃圾等不断攀升,加上回收环节和处置环节的滞后,垃圾增长总质量不断增长。垃圾分类与回收像一条弧线,从不是问题的终点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以试点和示范城市的工作推进,探索符合国情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让更多市民自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试点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垃圾分类首批试点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2009年4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分类投放、收集和处理相互衔接,确立了“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原则。按照大类粗分的标准,该市将居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3大类。为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各环节的相互衔接,该市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考核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涵盖垃圾分类建设、验收、运行、监管等各个环节,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提供了依据。
上海市通过激励政策、处置技术、社会参与三同步,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度。该市先后出台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支持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同时出台配套相关政策,包括《生活垃圾跨区县转运处置环境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支持政策实施方案》,开展环境补偿费、以奖代补补贴费等各类措施,鼓励区级和街道级政府落实垃圾分类责任。目前,该市垃圾分类场所超过11000个,覆盖居住区280万户。该市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从2010年的0.82千克/日下降到2014年的0.66千克/日,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末端焚烧、填埋从2011年的18902吨,下降到2014年底的16792吨。可以说,减量化效果明显。
杭州市借鉴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的基本做法,以“大类粗分、科学合理、方便于民”为原则,通过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最终确定把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房垃圾、其他垃圾4大类,形成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为方便市民辨认与分类投放,该市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具有杭州特色的垃圾分类标志。根据4类垃圾的不同特点,采用蓝、红、绿、黄4个主题色彩进行明确区分,规定了标志的颜色、字体和图形符号,做到色彩区分明显、标志易认。此外,该市还制定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产品技术要求》,对分类垃圾桶的技术条件、桶体的颜色、容积、尺寸等进行了规定。
垃圾分类目的:资源再利用
垃圾分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资源再利用,否则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就目前来看,尚需有产业政策支持。根据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支持废物回收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及信息交流。
2011年,国务院转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出,要完善收运网络,建立与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力度。北京市制定的《城镇地区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建设项目市级补助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完善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该市在社会单位设置了分类回收架,各区县回收主体企业采取了固定站点回收、定时定点回收、电话预约上门回收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回收服务。同时,该市按照“规范前端、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思路,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化站点建设,初步形成了由主体回收企业、分拣中心、回收站点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我国许多城区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社区试点,但由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收运与分流处置脱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尚未形成,混合收运仍占主导地位,致使居民积极性不高、社会参与度不够。虽然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覆盖区域基本实现了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但是,在分类收集试点覆盖范围以外的区域还是混合收运处理。因此,构建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行体系是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比如,建筑垃圾不能与生活垃圾混合收运,餐厨垃圾要单独收运,有生化处理设施的城市或区域可将家庭厨余垃圾单独分类、收运、处理。
总之,要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和特点,对垃圾分类收集要分步实施,包括厨余类有机垃圾的分类回收、包装垃圾特别是塑料包装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家庭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回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原则为: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这里“尽可能”的含义就是以经济条件许可为前提,这个垃圾处理对策同样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利用的发展要求。
延伸阅读:
快递包装垃圾暴涨亟待破局
原标题:垃圾分类曙光在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