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的环保形势,要实现“五大发展”,甘肃环保该如何作为?围绕这一问题,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和省环保产业协会日前组织召开了“加快产业、科技、环保高度融合发展研讨会”。本报摘登相关发言,希望对地方有所借鉴。
产业、科技、环保高度融合发展有何必要性?
张政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不环保、环保不经济、科技不绿色的困境。
首先,经济不环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各种产业的发展受环境容量、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再不转型、升级,企业挣来的钱又将被用于环境治理,整个社会财富没有增加。产业的绿色化,甚至整个经济的绿色化、环保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环保不经济。环境保护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成本不断攀升。环保不经济的问题,必须解决。要通过环保产业效率的提升解决,通过与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来解决。
第三,科技不绿色。科技发展脱离企业技术需求,脱离环境保护发展的技术要求。形式上看,科技支持项目很多,实际上,创新不足,技术含量低。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没有建立。科研和产业是两张皮,科研没有绿色技术要求,科技产品开发只强调先进性和效率。环境、经济、科技3个系统独立运行,结果就是,搞环境的,就环境搞环境;搞经济的,就经济搞经济;搞科技的,就科技搞科技。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走入死胡同。
解决困境的出路在哪里?
张政民:破解当前困境,出路就在加快产业、科技、环保高度融合。具体路径可概括为“三个绿色化”、“两个产业化”,并在“四个层次”上付诸实践。
“三个绿色化”,即产业绿色化、环保绿色化和科技绿色化。以循环经济、低排放经济为载体。通过源头缩减、再利用、再资源化,使资源消耗越来越少。科技进步是关键。
“两个产业化”,即科技、环保产业化。以市场为载体,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手段,完善科技、环保产品市场形成机制,创新科技、环保产业化途径。促进科技、环保形成新的产业。用市场机制解决成本和效率问题。
另外,要从产业、科技、环保有机融合、同步升级、弯道超车、转型跨越“四个层次”付诸实践,加快产业、科技、环保3者的高度融合发展。
陈发虎: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将科技、环保、产业三者高度融合发展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当前,环保科研领域有一大批成熟的科研成果,有一些环保技术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存在打不开市场或缺少投资渠道等方面的困境。未来环保产业一定是一个朝阳产业、大产业,环境科技学术团体、环保科技社团组织等机构要加强环保科技领域对内对外的宣传、衔接,推动风险投资公司等社会资本投入环保科技领域,将技术开发成产品进一步发展成产业,做成一个产业群或上市公司,打造绿色科技产业和环保产业。
如何解决经济不环保问题?
王成元:工业发展的出路在转型升级。目前甘肃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瓶颈表现在产业政策、资源配置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的约束。要解决这些约束,根本出路在走一条科技、环保、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深度融合要求工业升级发展要充分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为前提,深度融合也要求工业升级和环保优化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科技环保的深度融合也可以促进工业的升级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科技环保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升级发展有3个抓手,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二是集聚要素资源;三是循环经济示范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是利用甘肃省国土面积相对较大的优势,做好优化布局,实现多规合一,并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布局化工园区,承载工业发展。
集聚要素资源是从国家、省级层面解决原料、能源和水资源的配置,做好区域环保统筹,确保区域环境质量不下降。
循环经济示范发展就是要在产业、园区、省级3个层面上,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经济再利用。在产业层面上,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在园区层面上,要打造园区产业间的循环经济示范,实现资源、能源、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在省级层面上,要求产业之间、工业与农业,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层面上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利用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省建设的契机,打造全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陈年来:农业发展的出路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与一般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有机农业具有生产的食品更安全,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更小、市场竞争力更强等优点。
从地理位置看,甘肃省地理跨度大,地貌类型多,有不少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多元化的生产基地。从气候条件看,甘肃省贫困地区气候条件严酷,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从生物资源看,甘肃生物多样性高,基因资源丰富,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的机会多。此外,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贫困地区现代化水平较低,物质投入少,产量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
甘肃省作为资源约束、环境脆弱、经济社会欠发达区域,依托上述优势,发展有机农业是加快甘肃发展、精准脱贫、富民惠民的理想路径。
如何解决环保不经济问题?
陈兴鹏:首先,要创新低排放经济模式,解决环保不经济问题。着眼于源头削减、替代和全过程控制实施环保治理。核心是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源头削减也实现不了,新原料材料替代也做不到,全过程优化也实现不了。其次,要产业结构的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的增加,高排放产业比重的下降,也能够减少排放。第三,要强化管理。在线监控、鼓励减排新技术的应用、鼓励排放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都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最后,要消费观念转变。全社会要逐渐形成节约型社会理念,反对非理性消费和浪费,减少消费就减少生产,减少生产就减少了排放。鼓励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不仅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也有利于通过消费替代引导向低排放经济的转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创新、建立低排放经济模式,排放降低了,解决环保的投入就降低了,环保不经济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
如何解决科技不绿色问题?
陈兴鹏:要推动实现管理部门的协调、合并。系统封闭,就会由繁荣走向死亡,不仅经济、环境、科技系统要相互开放,而且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之间也要相互开放。县域系统要向市域系统、省域系统开放,更要争取向全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等更广阔的区域可国家系统开放。在开放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其中,关键因素是协调。如果还是孤立系统单独运行,就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产业的边界正在消失。创新科技融入经济社会机制就是要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需要,推动实现管理部门的协调、合并。建议在市州层面上试点,将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局等产业相关的局合并,成立科技信息产业局,以促进科技、信息和产业发展融合。扩大环保部门职能,由末端治理延伸到对过程监管,再延伸到对环境问题的经济、科技评估,建立与科技信息产业局的高度对接机制。
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政民,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成元,甘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年来,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陈兴鹏,兰州大学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原标题:产业、科技、环保怎样融合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