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状况
1 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状况
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51%、53%和53%,与上年相比,枯水期比例降低17%,丰水期和平水期比例分别升高9%和2%。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污染要素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氨氮和石油类。
2 主要河流污染物排海状况
72条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分别为:CODCr 1 453万吨,氨氮(以氮计)30万吨,硝酸盐氮(以氮计)237万吨,亚硝酸盐氮(以氮计)5.8万吨,总磷(以磷计)27万吨,石油类4.8万吨,重金属2.1万吨(其中锌14 620吨、铜4 026吨、铅1 830吨、镉120吨、汞44吨),砷3 275吨。其中,CODCr、氨氮和硝酸盐氮入海量分别较上年增加5%、3%和7%,总磷入海量减少1%。
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 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实施监测的44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工业排污口占35%,市政排污口占40%,排污河占21%,其他类排污口占4%。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1月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比率分别为51%、50%、52%、52%、53%和53%,全年入海排污口的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2%,较上年略有升高。111个入海排污口全年各次监测均达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25%,较上年略有升高;113个入海排污口全年各次监测均超标,较上年略有降低。入海排污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CODCr、悬浮物和氨氮。
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中,工业和市政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分别为65%和48%,较上年升高;排污河和其他类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分别为40%和47%,较上年有所降低。
2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90%以上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水质状况 5月和8月,共对全国107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进行监测。5月,79%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67%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的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91%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水质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
沉积物质量状况 8月,对全国94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进行监测,其中31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沉积物质量要求,主要污染要素为石油类、铜、铬、汞、镉、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与上年相比,15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类、汞、镉、铅等含量降低,沉积物质量有所改善;12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铜、铬和硫化物等含量升高,沉积物质量下降。
生物质量状况 62%的排污口邻近海域贝类生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生物质量要求,主要污染要素为粪大肠菌群、石油烃、铅和镉。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状况
海洋大气污染物干沉降在大连老虎滩、大连大黑石、营口仙人岛、盘锦、葫芦岛、秦皇岛、塘沽、东营、蓬莱、北隍城、青岛小麦岛、舟山嵊山和珠海大万山等监测站开展了海洋大气污染物的干沉降监测。气溶胶中硝酸盐含量最高值出现在东营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35.1微克/立方米和5.1微克/立方米;铵盐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大连老虎滩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12.2微克/立方米和1.5微克/立方米;铜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舟山嵊山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盘锦监测站,分别为309.2纳克/立方米和5.9纳克/立方米;铅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大连老虎滩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86.5纳克/立方米和12.7纳克/立方米。
渤海大气污染物湿沉降 在大连大黑石、葫芦岛、秦皇岛、塘沽、蓬莱等监测站开展海洋大气污染物湿沉降通量监测。硝酸盐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葫芦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秦皇岛监测站,分别为7.3吨/平方公里•年和4.0吨/平方公里•年;铵盐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大连大黑石监测站,分别为2.4吨/平方公里•年和1.3吨/平方公里•年;铜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葫芦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分别为6.9千克/平方公里•年和1.9千克/平方公里•年;铅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葫芦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蓬莱监测站,分别为3.0千克/平方公里•年和1.8千克/平方公里•年。
海洋垃圾分布状况
在37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垃圾多为塑料袋、塑料瓶等生活垃圾;农渔业区内塑料类、聚苯乙烯泡沫类等生产生活垃圾数量较多。
海面漂浮垃圾 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塑料瓶等。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30个/平方公里;中块和小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 206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20千克/平方公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46%,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31%和16%。91%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陆地,9%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滩垃圾 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和塑料瓶等。平均个数为50 142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3 119千克/平方公里。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49%,其次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22%和12%。86%的海滩垃圾来源于陆地,14%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底垃圾 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和塑料瓶等,平均个数为720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00千克/平方公里。其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4%,其次为木制品类,占9%。
原标题:2014年我国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分析(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