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过程一般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经研究并经工程实践证明,将厌氧过程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阶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和相对较高的负荷下获得较高的悬浮物去除率,并可将难降解的有机大分子分解为易降解的有机小分子,可大大改善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与厌氧反应工艺,水解酸化工艺不需要密闭的池,也不需要复杂的三相分离器,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因而也不会影响污水处理站厂区的环境,并且跟好氧工艺相比具有能耗低的优点。
近年来,随着染料及染料助剂行业的快速发展,难生化降解染料和助剂的大量使用,致使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越来越差,因此水解酸化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上得到广泛的采用。
在印染废水的处理工程中普遍采用了水解酸化工艺,针对不同的印染废水水质采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和布水方式。总结我们已有的工程实践,水解酸化效果取决于:
①足够的污泥浓度
②良好的泥水混合
③污水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
④合适的污泥留存方式。
在废水处理工程的运行过程中,污泥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泥水混合和污泥留存决定了水解酸化处理效果的好坏。
水解酸化工艺可采用外加搅拌促使泥水混合的工艺措施,整个池内泥水也能形成良好的混合,但需要增加搅拌设备,出水需要增设沉淀池和厌氧污泥回流系统以维持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但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工程造价,工程占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水解酸化工艺中也有采用多点进水的工艺措施,但这样做往往造成布水均匀性和泥水混合不够,久而久之,难以搅拌起来的厌氧污泥极易在池底部分区域形成污泥沉淀,从进水点到出水口出现水流短路现象,这样,水解酸化池的池容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实际水力停留时间大大小于理论水力停留时间,水解酸化工艺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是目前不少工程水解酸化处理工艺失败的原因。
水解酸化工艺中采用升流式水解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均匀布在整个池底部,泥水进行良好的混合和生化反应,废水在上升时穿透整个污泥层并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从集水槽出水进入后续好氧处理工序。布水均匀性和泥水混合采用脉冲布水器控制,进水首先进入脉冲布水器,贮存了3—5分钟的水量,然后自动形成虹吸脉冲,整个布水器内的水在十余秒内通过丰字型管道系统均匀布于池底,丰字型管道上布水孔的出孔流速大于2米/秒,这样,池底部的泥水进行剧烈混合,充分反应。
经过水解酸化处理的废水pH值能从10降至8左右,部分印染废水(如活性红印染废水)色度的去除能达到70%—80%。良好的水解酸化处理工艺能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而提高后续好氧处理的去除率,是整个污水处理工程水质达标的重要措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