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6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CAEC)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系列研究的报告发布研讨会,分享了《区域开发机构环境与社会管理框架国际经验研究》等成果,指出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应借鉴多边开发性

首页> 节能> 综合> 报道> 正文

【经验】WWF发布“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15-11-27 14:57 来源: 世界自然基金会

北京,11月26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CAEC)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系列研究”的报告发布研讨会,分享了《区域开发机构环境与社会管理框架国际经验研究》等成果,指出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应借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良好经验和实践,通过绿色金融推动“一带一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与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正在更加紧密和深入地发展,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然而对沿线地区投资日益活跃的同时,各种环境和生态问题也相继显现。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发展,WWF与中国开展区域环境保护合作的主要机构CAEC于2015年联合开启“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此次发布的《区域开发机构环境与社会管理框架国际经验研究》对现有多边开发银行(MDB)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领域的相关政策、准则、指导方针和措施进行研究,总结MDB从融资、投资到实施全过程中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经验,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投资活动和金融合作提供政策借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徐庆华说:“‘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加快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愿望强烈。这不仅要依靠强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还需要采用绿色金融等手段从投融资前段建立引导和激励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控制污染性投资,让更多的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报告发现,由于投资目标国国情各异,加大了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而投资地区和行业不平衡,导致了局部环境问题突出。在新形势下,在投资活动中建立和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环境和社会管理体系,已成为共识。

报告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集团和泛美开发银行,梳理其在推进投资过程中应用的环境管理框架,总结相关国际经验,并进一步对可持续投资与环境绩效的最佳实践分析。报告整理了相关机构的绿色金融实践案例,发现尽管各个多边开发银行的保障措施均独立制定,但在相互借鉴和不断修订的过程中其政策体系日渐趋同,如均将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等环境议题和性别平等、社区健康和劳工安全等社会议题纳入到保障体系中。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的实践对中国更具借鉴意义。

WWF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主任孙轶颋表示:“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更对中国发起成立的新型多边发展性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制订和实施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报告介绍的一些国际经验和良好实践对我国将生态文明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带来启示。”

报告建议,中国应该建立起完善和相对透明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加入赤道原则等国际现行标准;借鉴多边开发银行经验,推动中国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支持,并探索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机制。

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环保部、财政部和国际金融公司、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环境署、麦肯锡咨询公司及相关国家使领馆代表出席会议并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和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点评和讨论。会上同时发布了《“金砖国家”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监管体系国际比较研究》,该报告的英文版已于7月由WWF全球发布。

原标题:分享国际金融机构经验 WWF发布“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