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民营钢企节能降本增效的思路探讨随着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已处于“新常态”发展时期,而中国钢铁工业经过“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同样面临“三低一高”的新常态,即生产消费量维持低速增长、钢价总体处于低位徘徊、企业经营低效益,以及环保和资金因素等带来的高压力。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高度密集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成为拉动世界钢铁工业最主要的动力。伴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增长,民营钢铁企业同样发展迅猛。2003年,民营钢铁企业钢产量超过5500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20%以上。而到2014年,民营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已达4.45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50%以上,全国50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中,民营钢铁企业的数量就达400多家。应该说,民营钢铁企业已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半壁江山。
钢铁企业能源成本占生产制造成本的30%~40%,面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新常态”,加快通过节能实现降本增效,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对于处于困境中的钢铁企业,特别是占有半壁江山的民营钢铁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民营钢铁企业能源利用的主要特征
从能源供需的角度来说,不同类型钢铁企业会导致能源消耗量和能源利用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产品深加工深度以及不同生产规模等,例如,采用电炉短流程钢铁企业,在能源消耗方面较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不同生产规模钢铁企业通常配套的生产工艺环节会有所不同,导致企业能源消耗量和能源利用方式的较大差异,生产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通常配套较为完善的焦化、石灰等工序,同时产品深加工深度也会较高,而企业自发电比例也会相对较高。另外,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不断增加,所使用的能源量也会随之增加。
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以中小生产规模企业为主。
尽管民营钢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出现了江苏沙钢、日照钢铁等大型民营钢铁,但总体上,仍主要以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据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统计,400多家民营钢铁企业中,100万吨以下生产规模企业数量近200家,占总企业数量的近50%。
二是产品加工深度普遍不高。
按钢材产品的深加工深度来看,绝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的产品加工深度仅到一次材,只有少部分大型企业,如江苏沙钢,产品加工程度达到二次材或是三四次材。同时,还有少部分企业以生铁、连铸坯为产品的钢铁企业。
三是以高炉—转炉生产流程为绝大部分,且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外购焦炭、石灰方式。
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同我国钢铁工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一致,民营钢铁企业中高炉—转炉生产流程企业无论在数量还是产量占比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部分特钢企业采用兑部分铁水的电炉流程。同时,还包括少部分独立炼铁企业、独立轧材企业及炼钢轧钢企业。
民营钢企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从能源利用角度来说,民营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水平与大多数国有钢铁企业相比仍处于较大劣势,总体表现为敞开口子用能、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民营钢铁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方式相对简单,能源利用方式较为单一,因此,也更容易加快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在能源利用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更易凸显。民营钢铁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层面的节能意识水平仍有待提升。
企业领导节能意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节能降耗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一点对于民营钢铁企业尤为重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增强,民营钢铁企业节能降本意识也普遍提高,但总体来看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如尽管相当一部分企业虽已将节能降耗列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表现出节能降耗资金投入不足、能源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备、能源管理方法不科学、职工节能培训力度不够等多方面问题。
二是整体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队伍。
与国有企业不同,多数民营钢铁企业本身技术水平欠缺,需从外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但通常只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工艺专业人才,节能环保专业人才仍十分匮乏,因此,企业在能源管理的人才储备包括技术工人的数量和水平方面均明显弱于国有企业。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尚没有设置负责企业能源管理的专门组织机构,企业总体能源管理工作仍较为粗放。
三是对于节能措施的选择实施缺少有效的判断。
先进成熟节能技术措施的有效选择和实施对于企业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由于缺少节能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和健全的节能管理组织机构,民营企业通常缺少对于节能措施选择的有效判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企业对于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先进做法、先进节能技术的信息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当企业开始寻找节能技术时,面对各式各样的节能技术也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
四是尚没有形成系统节能的理念。
相比较部分先进国有企业而言,绝大多数民营钢铁企业尚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节能理念,对于节能项目的选择仍停留在盲目跟风阶段,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综合比选,通常只是多个项目的简单叠加,认为数量越多,效果越好,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总体看来,对于能源利用仍缺乏系统优化配置的理念,技术集成度低。
三、民营钢铁企业节能降本增效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钢铁行业的发展总体面临“市场需求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民营钢铁企业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民营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节能降本增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基于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重视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能源需求及成本压力巨大,同时,随着国家节能降碳任务日趋严峻,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如何主动适应,找准定位,制定好本企业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将成为企业能否适应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能源发展规划包括:节能发展目标、方针的明确;节能减排路径的确定;节能减排措施的合理安排;节能减排降碳指标的承担和分解方案制定等。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通过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节能目标、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可确保企业能源管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从而实现科学用能,节能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民营钢铁企业与国有控股的钢铁企业相比,一般节能潜力较大,同时具有规模小、机制灵活,适应性强、转型快等特点,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发展方向调整企业战略方向,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合理可行的能源发展规划对于未来一个阶段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具现实意义。近年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相继为山东鲁丽、长江钢铁等多家民营钢铁企业开展能源诊断及优化服务,配合企业科学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注重节能减排措施的系统优化配置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至今,面临产能过剩严重以及日益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正经历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乃至科学发展的转变。钢铁生产过程各工艺流程相互紧密相连,因此节能减排措施的配套完善也同样需要实现从简单追求数量向注重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乃至科学合理优化配置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逐步深入,传统成熟的单体节能、工序节能措施,包括干熄焦余热利用、TRT发电、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等技术,已在包括民营钢铁企业在内的中国钢铁工业得到广泛普及,未来节能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而通过多系统耦合分析、集成优化配置,实现系统节能、科学用能将是民营钢铁企业突破节能瓶颈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在节能规划编制过程侧重研究了系统节能对企业节能降耗的贡献程度,初步分析认为,对于相当一部分尚没有开展系统节能工作的民营钢铁企业来说,通过节能减排措施的系统优化配置,吨钢仍有约50~100元的节能降本空间。
(三)采用多种手段提高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效益好的企业大都非常重视能源的精细化管理,未来钢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将成为民营钢铁企业持续节能降本增效的重点。
民营钢铁企业具有体制机制优势,有决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同时普遍具有善于向先进企业学习的精神,应汲取国内先进能源管理创新企业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运行能源管理中心、强化能源绩效考核、注重能源介质的经济性运行、能源计量统计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队伍、合理制定能源管理组织机构等。
在此方面,沙钢作为民营钢铁企业的先进代表,做出很好的表率作用,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率先通过认证,并成为行业中较早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能源管理集中控制的企业,总体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已走在国内钢铁行业前列。目前,沙钢正在打造以百年企业为目标的企业管理精细化工程。
(四)提升企业领导及员工整体节能理念和水平
实践证明,员工节能理念的提升,特别是中高层领导节能理念的提升对于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钢铁企业节能降耗至关重要。针对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各级员工的节能管理和技术能力;
二是将节能项目组织实施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紧密融合,通过与项目相结合的系统能力培养,逐步为企业内部培养出一批节能专业骨干;
三是定期派遣企业能源管理技术人员到先进的钢铁企业学习,强化业务水平;
四是定期组织企业内外部节能技术交流,包括内部信息交流、节能技术交流、节能知识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节能先进评选等。
原标题:新常态下民营钢企如何节能降本增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