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小清河发源于山东济南市四大泉群,源头是济南西郊玉符河。历史上,小清河一直承载着济南的排洪、防涝、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曾经,小清河是一条繁忙的河,古代金元之后多以其运盐,故又称小盐河。上世纪八十年,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小清河两岸建起了千余家工业企业,而近一半企业缺乏污水处理设

首页> 环境修复> 流域治理> 评论> 正文

【图】深度剖析济南小清河的“清”

2015-11-16 09:11 来源: 河道治理500例

概况

小清河发源于山东济南市四大泉群,源头是济南西郊玉符河。历史上,小清河一直承载着济南的排洪、防涝、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曾经,小清河是一条繁忙的河,古代金元之后多以其运盐,故又称“小盐河”。上世纪八十年,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小清河两岸建起了千余家工业企业,而近一半企业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同时,生活污水成倍增长。小清河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产养殖和莲藕种植遭到毁灭性打击,水生物也基本灭绝,变成一条脏河、臭河。小清河济南段2007年开始开展综合河道治理,经过多年持续不断整治,水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污染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递增,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趋增多,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小清河每年的枯水期达4 个月以上, 由于无清水补充, 水质急剧下降, 污染十分严重,常年黑臭, 鱼虾绝迹。沿岸地下水系也受到污染侵袭, 两岸土质逐年退化, 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同时对莱州湾的水质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治理措施

1.构筑防洪防涝

小清河是济南市区唯一排洪河道, 小清河防洪问题也就是济南城市的防洪问题。根据泉城济南小清河流域情况和洪水特点, 规划流域100 年一遇洪水总体上按照“上截、中滞、下排”的方式来防御。“上截”:即利用腊山分洪道向黄河跨流域分洪;“下排”:即利用济南市区外小清河的现状河道, 最大限度地排泄洪水;“中滞”:采取上述两种措施后, 尚有1 800 万m3 洪水, 需临时滞蓄、错峰排泄, 把济南市小清河的防洪能力由20 年一遇提高到100 年一遇。

2.河道截污

河道截污工程, 总体上按照清水走河道、污水走管道的方式。小清河两岸应铺设污水暗涵, 加快城市横贯东西的污水干管建设, 全面收集城区污水, 实现小清河“清污分流”; 并与已建成的兴济河、盖家沟两座20 万t 的污水处理厂连接, 实行集中处理。中水可输送到北湖和华山湖作为景观水。从长远来看, 城市治污力度加大, 污水实现零排放后, 沿河污水干管可以作为贯穿市区东西的城市各类管线预留空间,为未来城市管线铺设奠定基础。

3.修建控水控污建筑物

在城市各支流小清河入口处建设控水控污建筑物, 每座建筑物由拦沙坎、自动拦污栅、沉沙池和入清节制闸4 部分组成。其作用为截断支流污水, 将污水导入污水干管, 同时拦截支流泥沙和漂浮物。在建筑形式上, 采取一站一景的方式, 高标准建设, 形成景点。

4.修建社区小型污水处理站

济南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市, 要把污水管网连到家家户户, 难度较高、投资巨大, 且实施时间较长。因此, 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社区为单位, 建设社区小型污水处理工程, 进行小流域污水处理, 既投资少见效快, 又便于市场化操作。再配套实施分质供水、优水优价和利用河道调蓄中水造景等综合措施, 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5.建设生态驳岸

河道断面采取下部矩形、上部梯形、中间退台的复式形状, 敞开河道, 使河道水面、河岸绿化、河岸景观形成一体。

6.增建彩色橡胶坝蓄水

小清河属资源性缺水的季节性河流, 非降雨时河道水量较少。为实现河道水量常年丰沛, 沿河可设置梯级彩色橡胶坝, 调节河道水位, 层层拦截, 最大限度地把有限水量留在河道中, 延长水流在河道里的时间。这样一来, 既丰富了小清河水面景观, 又可洪水资源化、解决资源缺水的问题。

7.修建小清河湿地公园

目前整个园区水面形成了1000亩荷花、5000亩芦苇荡的生态格局。在水域宽阔的湿地西南部位,设计了面积500亩左右的观荷区,在航道线上荷花与芦苇也是交错呈现的。小清河湿地公园是济南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将有效改善小清河周边生态环境。

观点

尽管,小清河的治理并不十全十美,仍有部分地方改善不佳,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但其确实切实的做到解决了部分生态环境问题,使小清河成为城市北部的生态景观带,成为济南市区的保障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有非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小清河流域济南段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工作还需有待进一步加强,督促截污工作尽快落实,改进征地、审批等程序,使滞后的工程按时完成,不打折扣的切实执行治理措施,小清河才可能“长治久安”。

原标题:深度剖析济南小清河的“清”【129国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