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住建部 2014 年10月所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是城市水环境系统 解决方案的 国际先进经验 ,是美国的 “ 绿色基础 设施(GI, GreenInfrastructure)”、“ 低影响开发技术(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 SuDS) ” 、 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WUSD) ”等先进理念的中国化表达。 海绵城市是先进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是超越传统“ 灰色基础设施”的更先进更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
美国费城进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前
美国费城进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后
庭院雨水系统示意
道路雨水系统示意
建设海绵城市是最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客观需求, 我国城市水环境目前面领着诸多重大问题:“逢雨必涝、雨停即旱”、水资源缺乏、径流污染与合流制污水溢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等。 以往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更强调的是点对点治理,未来发展方向必然向流域治理、城市水系统的综合解方案的面源或立体的治理方向发展,海绵城市正是符合这一趋势。 建设海绵城市是最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以安徽省池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为例, 未来三年规划相关项目共 117 个,总投资约 221.6 亿元,包括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建筑小区系统、水生态及水安全系统、能力保障系统 5大类,全方位打造城市水环境整体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试点建设项目列表案例
海绵城市可缓解暴雨等极端天气对于城市排水的影响。 我国城市的普遍“逢雨必涝、雨停即旱”, 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统缺乏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大雨暴雨天气城市积水严重, 给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人身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
根据建设部 2010 年对 349 个城市内涝情况的调查, 2008-2010 年共有 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 80%;据报道,“ 过去 3 年,全国超过 360 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 12 小时,淹水深度超半米,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伤亡的严重内涝”。 近年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 20个省市因为洪涝导致 2000多万人受灾,暴雨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 353 亿元, 主要原因是传统城市建设中由于大量采用灰色基础设施导致城市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而失去了渗水蓄水功能。
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应对径流污染及水资源缺乏。 ①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我国目前有 16 个省市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公认重度缺水线(人均水资源低于 1000立方米),有 6个省区为极度缺水地区,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500立方米, 然而这些严重缺水的地区大多连年遭受雨涝而无法蓄积和利用雨水资源, 2013 年, 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提出要建设“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以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问题。 ②初期雨水携带了大量地表污染物而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面污染源,是目前全球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很多城市,初期雨水中 COD等浓度已经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 V 类水标准, 此外合流制污水溢流(Combined SewerOverflow, CSO)是水体污染的另一主要原因。 点源污染持续改善, 但面源控制还没有有效进展, 城市雨水系统的进一步改造才是系统性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重要出路。
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2013 年十大流域水质情况
原标题:2015年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