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扫面积达32亿多平方米、年清运垃圾约1.5亿吨、粪便约2100多万吨、每日为11万座固定公厕清掏保洁……中国400多万城镇环卫从业人员常年坚守在岗位一线,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城市的整洁。
26日,中国多地迎来“环卫工人节”,这一庞大群体生存现状及权益保障话题再次成为焦点。超负荷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基本权益无法保障,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环卫工群体。未来,如何让这些“城市美容师”体面、安心工作,引发人们思考。
现状:待遇低 休假难 工作超负荷
天不亮就起床,清晨6点半准时上岗,下午5点下班,全年几乎无休假……这是北京市海淀环卫中心编外环卫工侯德平的日常生活写照,也是大部分北京环卫工的生存现状。
年过五旬的侯德平从事环卫工作已经9年时间。这些年,无论刮风下雨他几乎每天都会按时上岗,节假日也不例外。
“按理说每周可以休息一天,但是因为工作安排,通常都休息不了,想歇也歇不起。”
侯德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现在每月收入约为2800元,其中基本工资仅有1560元,其余为加班费及各项补贴。按照侯德平所在环卫大队规定,休息日工作发放双倍工资,但每月只要休一天假,无论是休在哪天,都会被“扣除”当天双倍工资,加上损失的各项补贴,一天就减少200元收入,这对于工人们来讲不是小数,所以大家一般不请假。
和侯德平一样,在北京市西城区做了3年环卫工的刘杰同样面临休假难的问题。他坦言自己“病不起”,一是怕被扣钱,二是怕丢工作,平时就算感冒发烧也会带病上岗,“去年有事不得已回了一次老家,当月只拿到了一千元。”
除了一年四季坚守在一线,每天的超强工作量也让不少环卫工感到吃不消。今年57岁的环卫工张永告诉记者,他每天凌晨3点多就要上岗清扫路面,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半,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2小时。因为人手有限,没有人能顶班,张永一年到头都要保持这样的工作强度,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对于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实在不轻松。
“工人们的午休时间很短,大家通常是烧饼就开水凑合一顿就开始干活。有时候走累了休息一会儿,被‘查岗的’发现还会被扣掉200元。”侯德平无奈地表示,自己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像这样的工作还能坚持多久、能否工作到退休,都是未知数。
隐忧:劳动权益无保障 养老金难领取
一方面,环卫工每天要承受着超强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自身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成为他们的一大隐忧。
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一线环卫工中,很大一部分是只与环卫单位签订了固定期劳动合同的编外人员,真正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少之又少。此外,一些街道普遍将本辖区内的道路清扫工作外包给私营保洁公司,受雇于这些公司的环卫工流动性大、数量众多,有的甚至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权益保障状况堪忧。
“我们和公司签署的合同期限不一定,岁数小的一次签2、3年,岁数大的签1年。工人都是外地的,公司想辞退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合同的意义不大。”刘杰告诉记者,他所在保洁公司里,工人来来走走已成家常便饭。
张永透露,雇用自己的保洁公司并没有和他签订劳动合同,也没为其缴纳社保或购买任何保险。“我们这很多人年龄在50岁以上,公司没给签合同,有的工人干几个月就走,缴保险也没有什么用。”
因为长期在道路两旁作业,环卫工作本身就是“高危职业”,近年来环卫工被车辆撞死撞伤事件频发。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工作发生意外无人负责时,张永回答说,“只能平时自己多注意了。”
像张永这样的环卫工并不在少数,中华全国总工会产业工会2013年、2014年对全国7个省市36万余名环卫工人的抽样调查显示,这些环卫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不足一半,劳务用工形式临时雇佣人员占35%。
此外,即便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的环卫工也可能面临“老无所养”的尴尬。52岁的西安人顾师傅已经在北京市西城区某保洁公司从事了3年环卫工作,49岁前他没有缴过社保。按照国家法规,养老保险只有达到15年最低缴纳期限,才具有领取养老金资格,这意味着顾师傅工作到60岁时也无法达到最低缴纳期限。
“单位说可以将自己缴纳的养老金转回原籍,但是各地方接收政策不一样,还不知道到时能否顺利接收。我现在缴社保都没奢望有养老回报,就是领这份工资。”
顾师傅的困扰是很多老龄环卫工即将面临的问题。据调查,2014年,仅北京市环卫系统的一线环卫人员数量就超过4.4万,其中51岁以上人员数量接近9000人,且这一数字并非完整统计,有很多受雇于保洁公司、物业公司等机构的环卫工没有纳入其中。
从全国范围来看,城镇环卫从业人员数量约有400多万,业内人士推算,有40%的环卫工人年龄超过55岁,欠发达地区环卫工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未来,这些人是否都能老有所养,成为疑问。
出路:公益事业需政府承担更多责任
环卫工人承担一线清扫、垃圾处理和运转等脏、苦、累、险工作,其权益却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未来,他们的出路何在?合法权益能否受到保护?今后能否老有所养、安心工作?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其实早在2012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住建部、人社部等7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意见》中明确,各地要规范劳动人事管理,提高环卫行业职工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意见》还指出,所有环卫企业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环卫工人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做到应保尽保。
今年两会期间,6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总工会界形成了一份关于加强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的界别提案,建议加大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
即便如此,在很多地区,环卫工的生存现状仍然没有得到较大改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卫工自身竞争力弱、企业用工不规范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是导致其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
“政府在对环卫行业管理中负有相当大责任。”常凯强调,环卫工从事的工作是公益性的,不能将保洁工作承包给企业后任由其市场化、盈利化,放任不管。环卫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与企业违规操作、追求利益最大化有关,但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政府管理缺失,令这些原本应具有公益性的企业“变味”。
“其实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明确了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关键是政府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让这些法律法规真正得到执行。”
常凯还强调,工会也应该发挥自身作用,关注这一群体,“现在工人都是一个个分散的,没有专门的组织维护他们的利益。”
“我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但是有些应当享受的权益却没办法享受,很多工友甚至不了解自己的职业保障情况,有时想想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国家的政策是好,但是我们真正能受益的有多少?希望能有人真正为我们说话。”侯德平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原标题:环卫工人节,全国400万环卫职工为何难言快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