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备受关注的煤化工“十三五”规划已经形成初稿,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提高煤炭能效,以控制煤炭行业的产量,缓解供求矛盾,并开展五类模式升级示范与创新发展。同时,将推进与石化、油气等关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有分析指出,随着煤化工“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倒逼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十年磨一剑 煤化工产业链初步形成
中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炭储量丰富,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在煤炭生产和利用的过程中,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不仅使用效率低下,同时对环境造成影响。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煤化工产业不仅可以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而且可以部分代替石化产品,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纵观近百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其间每次原料结构的变化总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巨大变革。1984年,世界化石燃料探明的可采储量,煤约占74%,而石油约12%、天然气约10%,从资源角度看,煤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潜在的主要化工原料。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煤化工将在哪些领域,以什么速度发展,取决于煤化工本身技术的进展以及石油供求状况和相关原料价格的变化情况。
煤化工行业产品及主要工业流程
不同煤转化工艺过程的对比及关联
资料显示,从近期来看,钢铁等冶金工业所用的焦炭仍将依赖于煤的焦化,而炼焦化学品如萘、蒽等多环化合物也是石油化工所较难替代的有机化工原料。公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新型煤化工产业在高涨的油价推动下,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产业链初步形成。
据报道,目前中国政府批准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共27个,其中,煤制天然气项目13个,完全建成投产后产能达611亿立方米/年;煤制油项目8个,产能达1108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6个,产能达510万吨/年。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2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将形成4000万吨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28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能。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预测,到“十三五”末,中国煤化工产业对石油及天然气的替代率都将达到12.5%。
煤化工产品需求情况(单位:万吨)
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认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都需要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作为支撑,未来几年中国的烯烃、乙二醇等基础原材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这为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相关环保法规的深入实施,各地也将逐步淘汰过去也粗放式的煤炭使用方式,煤化工正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煤化工重新整体布局
尽管煤化工被视为煤炭产业优化内部能源结构的一条有效路径。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仍面临盲目发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水资源及环境压力大等问题,特别是对近年来国际油价暴跌,与煤化工产品形成价格倒挂,对产业造成严重冲击。
据报道,随着一系列国家示范工程的陆续建成投产,中国自主煤化工技术已进入商业化阶段,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一段时间内,各地为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发展当地经济,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煤化工行业积极性高涨,各类煤化工项目纷纷上马。据报道,截至2015年上半年,各地上报发改委欲获得“路条”的煤化工项目就达104个,总投资额估计在2万亿元左右。
“这些项目非常大,根本不可能实施,而且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都是低端产品,不走差异化道路的话就会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示,目前大部分煤化工项目都存在加工转化深度不够,下游产品多为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专家指出,合理布局煤化工项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是这些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最有效的途径。
2020年我国煤化工产能目标
据了解,针对上述情况,煤化工“十三五”规划中,将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及开发新的煤基化学品。
据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透露,国家能源局已初步提出五类模式升级示范,分别是煤制超清洁油品、低阶煤的分级分质利用、煤制天然气、煤炭与石油的综合利用与煤制重要化学品。与此同时,坚持科学合理的布局,煤化工项目布局要根据资金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和环境承载力而行,坚持产业园区化、规模大型化、生产柔性好、产品差异化的方式和特色。
我国煤化工基地分布图
“准备在下一个五年重点发展六大基地,内蒙古有两个,新疆有两个,还有陕北和宁东,国家发改委最近在就此征求意见。”顾宗勤称。业内专家称,这些高附加值项目对延伸煤化工产业链、优化煤化工产品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有非常大的推动力,将让煤化工的转型升级更有底气。
煤化工扶持政策呼之欲出
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中国煤化工行业也受到了明显的冲击,特别是企业已投产的煤制油项目已经出现集体亏损。
中国七成以上煤炭企业亏损
截至8月26日,已披露2015年半年报的17家上市煤企中,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的有6家,其中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能源亏损9.65亿元,同比下降240.7%,是其200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半年度亏损,也是目前已披露半年报亏损额最大的煤企。
最大煤企中国神华上半年虽未亏损,但其净利润亦同比减少45.6%,并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幅度可能达到或超过50%。而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煤企中业绩同比下降幅度最大的平煤股份,上半年亏损69792.34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153.06%。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一位人士表示,当国际油价在70-90美元的时候,化工行业的盈利水平最好。当前油价低迷,煤化工作为化工行业的一个分支也难以幸免。目前有机构预测, “十三五”期间,国际油价将保持在较低水平,价格或维持在每桶50-90美元之间。除此之外,不少煤化工企业人士也提出希望国家减免增值税、消费税的的诉求。
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文表示,根据测算,公司煤制油项目生产的柴油的消费税为1411元/吨,石脑油消费税为2105元/吨。除了消费税外,煤制油企业还要缴纳增值税、城建税等多个税种。而目前每吨柴油、石脑油的售价却只有4000~5000元,油品售价的一半都交了税。
孙启文称,征收油品消费税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石油的过度消费,但煤制油是以煤为原料,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比照石油炼制企业的标准征收消费税不合理。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煤化工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消费税也许将按照目前的征收比例减免30%。
煤化工行业投资机会来临 概念股备受青睐
安源煤业:公司原有主业分为煤炭生产销售、客车制造、浮法玻璃和玻璃深加工三大板块,2012年,公司由多元化发展转向"专攻"煤炭主业,控股股东江煤集团亦释放出明确的注资信号。另外,公司前十大股东"国家队"占九席。
大唐发电:是大唐集团的旗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大唐是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目前大唐发电旗下煤化工业务主要为多伦46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
中煤能源:近几年,中煤集团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直接投资和控股了6个煤化工项目,榆林烯烃、图克化肥、远兴甲醇、九鑫尿素已经投产,蒙大烯烃年内试车,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项目有望明年投运。
国投新集:是由中央出资设立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实收资本158亿元。2012年,国投新集获批建设安徽22亿方/年煤制天然气装置以及配套工程。该项目计划于2016年4月份开工建设。
露天煤业: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稳步向火电、风电和光伏产业拓展,实现一业为主,多元发展。2014年收购了公司控股股东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涉足了火电业务。2014年投资建立了霍林河露天煤业20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中国神华: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公司煤化工盈利超过4亿元,并在不断加大煤化工的投资,目标是在2017年完成煤化工投资1071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成功实现整个集团的业务转型。
相关链接:世界煤化工发展现状
美国煤化工
1984年美国用煤717.7Mt,其中用于炼焦的占5.5%,达39.5Mt。炼焦副产的苯占苯总产量的9%,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 8%。1984年美国建成由褐煤气化再甲烷化生产高热值城市煤气的工厂,日加工褐煤22kt,产气3.89Mm。同时,又在煤气化和液化方面,进行了不少新工艺试验。
联邦德国煤化工
1984年联邦德国用煤84.8Mt(不包括褐煤),炼焦用煤占32.6%,为27.6Mt,煤焦油年产量约1.4Mt。全国钢铁等企业的焦炉生产的煤焦油集中到五个焦油加工厂进行加工 , 生产的化学品达 500 多种。电石乙炔化工方面曾有很大发展,当前在技术上仍有改进。在煤的加压气化和直接液化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日本煤化工
1984年日本共用煤106.9Mt,由于其钢铁工业很发达,炼铁等冶金用焦炭需要量很大,因此炼焦用煤占66%,为70.5Mt。每年的煤焦油产量达2.4Mt,提供了全部萘的工业来源。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23%。
南非煤化工
南非是当前世界上仍拥有煤间接液化工厂的地区,有SASOL-Ⅰ、SASOL-Ⅱ、SASOL-Ⅲ三座合成液体燃料工厂,年加工煤共约 33Mt,生产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油品数百万吨,副产气态烃、乙醇、氨、硫等化学品数十万吨。
原标题:“钱进”之我观“十三五”规划:新政或倒逼煤化工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