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中水务、固废处理、新能源等业务趋于市场饱和的状态下,出现了“海绵城市”环保行业中另外一片投资热土,中国拟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这样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无论是泥地、草地还是树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这样,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当大量的雨水都被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的积水也就无从谈起。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这样,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2014年底,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将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分档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4月初,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公布了首批16个城市的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分别为: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目前,常德已完成的36个项目(启动110多个)投资80亿元;池州规划三年内共安排海绵城市试点项目117个,总投资211.62亿元。各试点城市均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投入巨资,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元。简单相加,仅仅试点的16个城市总投资需求就在3000亿以上;预计总市场容量在5万亿以上。
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远达不到海绵城市的标准。也就是说,建设海绵城市将对现有的地下管网进行大规模改造。而海绵城市涉及沥青渗水以及公路地面渗水等功能,需要使用特别的水泥和砖面、渗水的沥青,涉及巨额的资金。
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1.5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在这一“天文数字”面前,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有限,PPP模式将被鼓励运用及大力推广。
钱从哪里来?不少试点城市在“抢蛋糕”的同时,也正在“吃螃蟹”。
“海绵城市”建设市场空间巨大, 巨额投资给了PPP模式展示的舞台。用PPP运作方式,撬动巨大资本,PPP方式使成功推动项目的必经之路。同时,PPP运作方式也给社会资本展示自身的舞台。
海绵城市如何在PPP模式下运作
海绵城市需要建设、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较高的建设、运营能力。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经验,我司积累了海绵城市投融资规划、PPP模式架构设计方面有丰富经验,已成功攻克项目相关运作难点,为服务方提供海绵城市顶层设计、工程设计、PPP模式投融资规划、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采取PPP模式。
融资方式上:具体为基金。众筹、资本证券化等金融组合方式运作。可采用投资联合体的方式,解决项目的资金问题,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建设思路具体来说,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河湖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海绵体”,实施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有效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涵养城市水资源,复兴城市水文化。
运营管理主要分为:九大模块包括:海绵城市顶层设计、投融资规划、实施主体、雨水收集、中水利用、污水处理、信息化管理、品牌营销以及模式体系标准等模块。
如:嘉兴市初步计划利用PPP模式和财政部补助的部分资金,有效整合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和结余资金以及一般预算资金,探索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入实力较强的专业基金团队,共同设立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带动整个城市“海绵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南宁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项目正式签约,这也是广西首个PPP项目。项目合作期为10年,大部分风险由中标方——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政府以按效付费的方式,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服务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