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行业,让人又爱又恨。它们在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是环境污染大户。浙江温州的支柱产业中,有不少都属于重污染行业。村村有产业、户户是工厂,低小散的产业形态成为温州经济腾飞背后的阴影。借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契机,对重污染行业进行整改,敦促它们转型升级,让小作坊、小工厂搬进高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报道> 正文

浙江温州创模攻坚:产业升级 看重污染企业华丽蜕变

2015-10-14 09:37 来源: 温州日报 作者: 郭云豪

重污染行业,让人“又爱又恨”。它们在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是环境污染大户。浙江温州的支柱产业中,有不少都属于重污染行业。村村有产业、户户是工厂,“低小散”的产业形态成为温州经济腾飞背后的阴影。借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契机,对重污染行业进行整改,敦促它们转型升级,让小作坊、小工厂搬进“高大上”的新园区,统一排污、统一管理,成为温州治污的经验之谈。

企业共同建设和使用的污水处理厂是金属制品加工园区“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一个标准

全市域工业企业:按期完成强制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任务的要求;企业环保设施完备并与生产设施同时正常运行。

全市域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定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全市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建立特征污染物日监测制度,每月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一个现场 电镀工厂的新面貌

在一片原本无水、无电、无路,需要越野车才能踏足的荒芜滩涂上,如今矗立着一座崭新的工业园区。这座去年开始投用的电镀工业园(金属制品加工园)是平阳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阳实施重污染行业整治的显著成果。

平阳县环保局污染管理科科长曹朝霞介绍,这座电镀园区在经历了纠结的选址后终于建成,整合了原本散落各处的“低小散”电镀工业,除个别大企业就地提升外,平阳所有电镀企业全部搬迁入园,实现集中生产、集中治污、集中配套、集中物业,大大降低了监管难度和企业运行成本。

在园区内一家名为“业升”的电镀加工厂,厂房内整洁排列着几条数十米长的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流水线上方是并排四根相对走向的粗壮废气管,将含氮废气和综合废气分离处理。在改进了工艺后,工厂实现了节能环保。厂房内只听到流水线的运转,再无其他噪音和臭味。另一家名为“聚业”的电镀厂,原先只有一条50米长的人工生产线,废水废气随意排放。搬至新园区后,该厂引入全封闭式自动生产线,通过封闭空间有效隔离废水废气,并对污染物进行两次收集,废气通过管道输送至房顶的处理塔经处理后排放,废水则流入污水处理厂。

据介绍,该园区总占地面积340亩,由全县89家电镀企业重组成30家企业入园。园区内的这个废水加工厂,就是由这30家企业筹资建设的。它占地面积20亩,采用化学法处理污水,日均处理能力为6500吨,是整个园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配合园区建设,平阳县积极开展电镀“零点行动”。目前,入园企业已全部完成厂房建设,其中25家企业70条生产线投入试生产,已验收15家44条生产线,园区配套工程海源污水处理、宏源供热已投入试生产,环源污泥已通过验收。

一个人物 用十年见证企业环保投入

作为一家台资企业,龙湾泰庆皮革有限公司从开业之初,就格外注重环保设备的投入和建设。李菊是该企业环保设备运行的负责人之一,从2006年接手这一岗位,她用十年时间见证了公司对环保的投入和由此带来的积极效益。

“不可否认皮革产业会产生大量污染,废水、废气、固废一样也免不了。”这个办事利索的“女汉子”,说起话来也开门见山,“越是这样,就越不能轻视环保。”李菊虽然年纪轻,但论资历已算是公司“元老”,对公司里的每件环保设施都了如指掌。

李菊介绍说,该公司目前拥有5000吨废水处理能力的设施,对含铬、含硫等4类废水进行分流处理。废气方面,则通过就近设置在各车间外的全程密闭的输送和处理保证含硫化物和氨的恶臭气体得到及时处理。对于固废则更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每天产生的400吨危废,必须与一般固废分开存放,定期转交给拥有处理资质的单位。

全年无休、24小时值班,这是李菊对自己工作状态的描述。由于公司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每年仅运行维护的费用就高达2000万元,这使她更体会到自己所在岗位的重要,“车间休息了,我还是不能休息,万一设备出状况,必须第一时间抢修,宁可暂停生产,也不能耽误环保。”

作为湖北人,李菊已经习惯了逢年过节因加班而无法回家。温州市开展创模工作以来,她感到自己更加忙碌了,设备整改、季度自查……她说,每秒钟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忙归忙,但她却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环保做得好,对规范行业标准、提升企业形象、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和政府扶持都有好处,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必需。”

一项成果 “退二进三”,增效减排

创模攻坚以来,温州市狠抓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是强势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对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合成革等六大重污染行业1151家企业进行整治提升。全市共关停涉及重污染企业496家,搬迁入园380家,通过县级政府的整治验收171家,龙湾区、经开区关停淘汰合成革生产线164条,建成重污染行业园区14个。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废水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

其次是强势推进落后产能淘汰。2011年以来,淘汰行业性落后产能企业261家。此外还重点推进市区高新区、黎明工业区、吴桥工业区、双屿鹿城工业区、大学科技园等工业区块“退二进三”工作,涌现智慧谷、东瓯智库等“退二进三”典型示范项目,成为新型都市慢生活休闲区与创业创新集聚区。

温州市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2300家工业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已完成,并完成162家市级以上重点监控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近四年来,温州市严格落实规划环评,开展共24大类45个小项“负面清单”试点工作,全市完成规划环评29个。

整改提升过后,还需加强管理。温州市根据企业污染程度轻重,实行分级动态预警管理,对重污染企业强化现场检查与污染物抽测,保持环保执法“零容忍”高压态势,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仅去年温州市就打击取缔非法污染源2522个,查处涉刑环境案件284件、刑拘495人,刑拘人数居全省第一。

原标题:温州创模攻坚:产业升级 看重污染企业华丽蜕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