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国外媒体报道指出中国煤炭消费量被低估。文中称,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对中国最新发布数据的分析,本世纪中国的煤炭消费量被显著低估。恰逢2015年底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在即的当口,在遏制气候失常、减缓气候升温和改变观念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的煤炭消费话题无疑会让气候变化谈判代表们在今年12月前面临更多问题。
在2013年之前的10年里,中国的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能源需求不断攀升,其中煤炭消费量剧增带来的问题也随之显现。正如外媒文章在指出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和统计问题之后的话锋所指,中国整个煤炭行业和产业链相关的各环节都经历了不乐观的一年,煤炭生产消费市场在2015年延续着产业发展困境和环保问题承压的状态。
仅是2013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量为25亿吨标煤,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6%。这其中,煤炭消费中电煤、原料煤、直燃煤分别占51%、27%、22%。直接燃煤由于分散性强,污染物排放控制程度相较于电煤和原料煤难度大,这让中国煤炭的使用特别是直接燃烧煤炭排放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据统计,在全国层面,煤炭使用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约在50%至60%之间,其中的6成来源于煤炭的直接燃烧。
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等其它化石能源资源相对比较贫乏,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大规模应用前,还有很多的配套技术障碍需要解决。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地位不会改变。
因此,即便是能源圈子中都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散烧煤问题,随着即将到来的采暖季,又一次近乎无声的如期而至。观察后不难发现,对于散烧煤问题,从媒体的关注度上来看,除了京津冀之外鲜有发声,仅能从地方的一些相关政策推出时得到一些消息。无论从范围还是影响力都与散烧煤的紧迫程度不相称。能否在治理散烧煤上见到重视、决心、行动和成效,是衡量推动终端用能清洁替代相关工作的是否“见功夫”的一环,而散烧煤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不能更不应轻视和回避。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近日向中国能源网表示,要推动电代油、代煤,农村地区多种可再生能源代煤。他指出,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就地消纳模式开拓、外送能力建设和分布式发电发展,同时要优化煤炭消费结构,散煤集中治理,提高发电用煤比重。
中国能源网在对北京四个燃气热电中心走访后了解到,北京通过推动燃气发电已经将全市压煤任务1300万吨,其中仅西北燃气热电中心在投入使用后就压减燃煤550万吨。但是,北京如此大手笔的燃气替代燃煤,仍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燃煤造成的污染问题,其中散烧煤问题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目前,北京地区的散烧煤主要发生在城乡接合部和郊区,主要用于居民取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在北京辖区内仍有数以万计的居民直接用煤取暖和生活。电厂燃煤量占北京全部燃煤量的41%,但北京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只占了可统计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4%。同样1公斤的污染物,燃煤电厂在大约三四百米的高空中扩散稀释,而且主要是受上风向污染源的影响,而散烧煤和机动车的排放就在近地面人群中,其直接影响是电厂排放同等污染物影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约有70万台工业锅炉,这些锅炉不仅燃煤效率远低于大型煤电企业,而且燃煤排放也未经过严格处理和污染控制;虽然与电煤相比家庭用煤总量相对较少,但由于没有系统的脱硫脱硝、除尘,家庭散烧煤的单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电煤。
我国的煤炭消费中,50%用于发电;而在美国,99%的煤炭用于发电;日本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持续加大发展煤电的力度,煤炭进口数量大增。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散烧煤治理面临盘子大、进度缓的窘境。
艰难的能源更迭
王志轩认为,应尽可能减少煤炭散烧。就中国而言,目前不用煤是不可能的,对于如何把煤用得更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变成电能,实现电能替代。发达国家将80%以上的煤炭转换为电力,如美国是90%转为电力。假如把我国散烧的8亿吨煤中,将6亿吨煤变成电,则就解决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通过发电解决散烧煤需要从宏观层面重新规划,燃煤发电并非一定直接替代散烧煤,也并非一定就地替代。王志轩表示,应该是煤发了电,电来替代一部分散煤和一部分工业锅炉用煤,用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等,然后把天然气省下来替代散烧煤。散烧煤炭应尽可能烧好煤。虽然不可能让老百姓烧的煤一点二氧化硫都不排放,可是只要有所减少都是好的。
当下,推动终端用能清洁替代的重要手段——分布式能源,可以促进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效率,提高整体经济效果,推动能源高效利用,使分散的能源资源能够充分得到高效使用,还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无效输运。但是,分布式能源这一在能源利用终端与散烧煤不在一个维度的先进手段,在推动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却直面能源更迭时的艰难。
国网能源研究院黄碧斌博士表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分布式天然气发电发展,是当前我国分布式电源发展的重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看上去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分布式电源项目同样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政府、组件逆变器等设备厂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金融机构、用户、专业化服务商等众多利益相关方,又受光照资源、屋顶资源、天然气资源、用户电价类型、用电特性等很多因素影响,需要解决好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很多新问题,其项目实施的复杂性不亚于甚至超过常规发电项目。
目前,农村采暖仍以火炉燃煤为主,通过对低硫煤的补贴政策和新型供暖方式的推广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用能方式和固有习惯,新能源立竿见影的好处,也正慢慢改变着用户对新能源使用的陌生。
但是,通过调查同样可以发现,虽然新能源相比燃煤在环保效果明显远胜一筹,但却并未大规模普及。例如,在北方采用较为先进的碳晶板技术,通过使用普通家庭供暖电费在10元/天上下,以供暖季4个月计算总费用在1200元左右,这与同样家庭采用燃煤供暖费用基本持平。但由于供暖系统改造费用和传统散烧煤习惯,达到用户普遍接受仍需时日。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新能源的普及。
终端用能清洁替代需重点考虑散烧煤问题。在中国能源网组织的内部研讨会上,有专家在建言散烧煤问题的解决思路时曾表示,煤炭不合理使用矛盾的重要来源,在于煤炭的现实主义和环保理想主义之争。
原标题:深度丨终端用能清洁替代须闯过“散煤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