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第21个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纪念日意义不同以往。
首先,今年是国际第一个臭氧层保护协议——《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订立30周年。其次,全球瞩目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实现气候保护。也就是说,今年是全球环境保护的大年。为此,记者再次采访了多次代表中国参加臭氧层保护国际谈判的我国环保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
胡建信教授
记者:先请教一个概念:臭氧层保护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关系?
胡建信:目前已经淘汰和正在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温室气体,而正在广泛使用的臭氧层消耗物质的替代品——一类氢氟碳化物(HFCs),也属于温室气体。因此,保护臭氧层同时也意味着减缓气候变暖。
记者:什么是温室气体?它对气候变化有多大影响?碳减排是怎么回事?
胡建信:温室气体是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为零下18摄氏度,而温室气体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能够保持在平均15摄氏度,因此温室气体是地球生命的保证。但问题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大气浓度不断增加并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为了减缓地球表面变热,只有减少温室气体。由于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碳减排。目前《京都议定书》控制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以及类氢氟碳化物等,其中类氢氟碳化物大部分用于制冷剂、发泡剂等。
记者:国际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碳减排的?
胡建信: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东京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控制的温室气体有以下6种: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氢氟碳化物也正是保护臭氧层过程中,替代消耗臭氧层物质发展起来的一类化学品。
记者:哪个国家在减排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胡建信:欧盟在减排方面比较领先。以德国为例。我去德国参观考察的时候,发现德国小镇大部分家庭都安装了太阳能。而且小区门口还有一块电子屏,显示小区楼房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累计的发电量、二氧化碳减排量等。一位德国朋友告诉我,德国政府对安装太阳能的家庭有额外补贴,政府为每度太阳能发电提供40多欧分的补贴,而且大家都以使用太阳能为荣。德国还有专门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的扩建、新能源产业的高额的补贴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记者:年底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将对全球减具有什么影响?
胡建信:巴黎气候大会的使命就是各国在减排方面能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地球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筹备。全球最大的3个主要排放体,中国、美国、欧盟均已向联合国提交2020年后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包括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均公布了各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新计划。如果巴黎气候大会最终能达成一致协议,这将对全球减缓气候变化非常关键。
记者:中国在全球减排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胡建信: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某些机构公布中国2013年达到了100亿吨。这个数字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碳排放最大国家。
记者:中国哪些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中国做出了哪些承诺?
胡建信: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据统计,化石燃料在目前中国能源消耗占了90%以上。2014年11月12日,中美在APEC期间发布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为此,中国正在努力地淘汰落后产能、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等。
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碳减排的难点在哪里?
胡建信:首先对于中国而言,解决贫困、绿色发展依然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平衡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挑战。此外,在管理、节能减排技术方面我们还需要很大努力。一些低碳核心技术我们还尚不掌握,或者由于造价、或者由于政策原因,许多领域我们还没有采用低碳技术。比如LED照明技术。在同样亮度下,LED照明的电能消耗仅为白炽灯照片的八分之一。
2010年,我国照明耗电估计在3225亿度以上;假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照明改用LED,那么一年可节电近1000亿度,节省标煤12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73万吨。但是,眼下我们只能做LED灯的封装和应用,80%以上的LED灯的核心技术专利都是人家掌握的。还一个是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在没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我们的企业很难自觉自愿开展环保行动。
记者:您如何看待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比如碳交易?
胡建信:碳交易是一种利用配额交易达到减排的市场手段。简单说就是构建一个市场,合同一方出卖温室气体减排配额换取资金,另一方将购得的减排配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京都议定书》之后,发达国家设置了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即在2008年—2012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发达国家再把本国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各企业。有了配额,企业之间就可以交易起来。不过,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在此列。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开展的碳交易仅是一种试验性质的。目前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没有碳交易,但广泛开展了清洁发展机制,即CDM。它也来自《京都议定书》。它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机制。它更像是一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投资,比如欧洲或日本的企业碳排放的配额不够了,它本来应该去找发达国家购买,但发达国家的配额太贵了,所以它来找中国的企业。比如中国企业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发达国家就可以补贴5欧元。
中国企业利用这笔钱发展减排技术。
记者:一边是发展,一边是环保,中国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胡建信:中国的发展很不平衡。某些地区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但另外一些地区就应该环保优先。现阶段,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化石燃料依然是最主要的部分。中国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均提到要降低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除了节能减排之外,只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才可能实现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中国也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记者:去年就臭氧层保护问题采访了您,这次采访想重点了解一下,在臭氧层保护领域,哪些产业跟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
胡建信:氢氟碳化物是一种臭氧层保护过程中采用的替代品,被广泛用于制冷空调热泵、泡沫、气雾剂等行业。氢氟碳化物是一把双刃剑,保护了臭氧层,但对气候变暖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臭氧层通过努力是可以慢慢恢复,而温室气体的产生的气候变化是不可逆的。
记者:全球氢氟碳化物的消费量是多少?对气候变化带来多大的影响?
胡建信:2001年—2010年,全球大气环境中氢氟碳化物的浓度以年均超过10%的速率增长,超过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速。另外,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现在也开始大量使用氢氟碳化物,那么可以预计,氢氟碳化物的消费量及排放量将快速增长。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氟碳化物的消费将达到50亿吨~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中国目前一年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我们都知道,《京都议定书》设定2008年—2012年期间的年减排目标约为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可见氢氟碳化物排放的增长足以抵消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减排效益。
记者:那么如何实现既保护臭氧层,又实现减排?
胡建信:主要是要减少氢氟碳化物的使用,寻找其他替代技术。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有做得非常成功的方面,就是国产电冰箱早早就采用了碳氢作为制冷剂,这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早十几年。另外,家用空调生产行业也用碳氢技术进行替代,一种名为R290的制冷剂正逐步被推广。此外,还有一部分氢氟碳化物通过焚烧的方式分解掉。比如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氢氟碳化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委将组织开展三氟甲烷(HFC-23)的销毁处置,并安排相关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补贴。每减1吨二氧化碳补贴4元人民币。一些企业已经获得了补贴,比如浙江巨化股份全资子公司获得补贴金额3380万元,江苏一家企业获得了7000多万元的补贴。
记者:请您对臭氧层保护做个评价。
胡建信:在我看来,全球臭氧层保护领域可以称得上环境保护的排头兵。首先,臭氧层保护国际上启动得都比较早,它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国际法有《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内法有《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大气污染防治法》《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等,它们对违法行为都做了严厉且明确的规定。其次,臭氧层保护领域的监管是全方面的,有地方监管,海关监管等等。
记者:谢谢您的介绍!
原标题:保护臭氧层与抑制气候变暖共存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