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到贵屿去,发现当地电子废弃物处理,仍以家庭作坊为主,所谓的产业园区,里面大多空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王景伟教授如此说。
2013年夏,《新民周刊》记者曾经到广东贵屿采访调查,发现这一世界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环境恶劣至极。当时贵屿正在筹建电子垃圾拆解工业园区,希图将居民生活区与电子垃圾拆解区彻底分开。为何时隔两年多,情况无多改善?
如今,王景伟教授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应用。在二工大55周年校庆之际,该校承建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第二批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在主任王景伟的带领下,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起码,从技术角度来说,让电子废弃物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变废为宝,成为可能。
未来,产学研究竟该如何衔接?怎样让王景伟团队的成果,转化为造福社会的生产力?确实值得各方智慧的交融去迸出新的“火花”。
“互联网+”或可颠覆贵屿模式
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海路的二工大校园内,王景伟告诉《新民周刊》记者:“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中,列入国家补贴名录的就不下100家,可以说已经形成正规产业。” 然而,类似贵屿这般在家庭作坊里焚烧线路板,以提取金属物质的做法,不仅无法禁绝,而且颇有发展蔓延之势,乃至贵屿周边一些村镇,亦纷纷加入焚烧大军,破坏环境者并未减少还在增加。如之奈何?
王景伟认为,之所以如此,无非家家户户的习惯使然。“当地人的思路是——这么多年我都是这么干的,已经习惯了。如果进入园区,那么电子废弃物,也就是他们的生产原料要运进去,不如在自家房子里干来得方便。”
目前,在电子废弃物领域,回收做得稍好的是手机回收项目。8月20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分会于北京职工之家组织召开“废旧手机拆解深加工技术专门研讨会”。废旧手机处理基金补贴企业的资质条件、废旧手机拆解的深加工环节技术路线的设定、工艺设备要求等,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王景伟与会发言。他认为,废旧手机正规回收已有多渠道正规途径,比如在超市大卖场、国美、苏宁等出现的以旧换新业务,然后将回收的废旧手机委托专业公司处理。
据记者了解,目前环保部对于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有一定补贴,主要在“四机一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和电脑。手机回收尚未纳入环保部补贴范畴。但方兴未艾的手机回收,却似乎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爱回收”、“淘绿网”等一些回收网站,点击率颇高。
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讲师宋小龙博士说:“在手机回收上,前端基于互联网的回收,确实做得很成功。但手机回收的问题也不少。”按照宋小龙的理解,由于手机回收没有被列入环保部补贴项目,导致有关企业没有配套政策可以依循,有的就去做翻新机。翻新机最大的问题是软件未经格式化的手机,会导致个人资料外泄。
未经格式化的手机,会导致个人资料外泄。
“废弃手机数量多,手机本身含有的贵金属多,可以说手机线路版的价值比金矿石还高。”宋小龙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同时,废弃手机不仅仅来源于手机用户,还来源于生产厂家的残次品。”假如国家环保部能像对待“四机一脑”一般对待手机,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手机回收更加规范,就会减少翻新机问题,减少个人资料外泄问题,而增加正规手机回收拆解企业的“原料”来源。由此,或可为整个电子废弃物拆解行业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贵屿模式的新路。
电子废弃物处理永远有新课题
如何让电子废弃物变废为宝?这自然是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的主要课题。
“电子废弃物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电子废弃物处理永远有新课题。”宋小龙告诉记者,“比如以前CRT显像管的拆解回收,是个大项目。天津仁新玻璃材料有限公司专做CRT显像管的拆解,拆下来的玻璃回收利用后,可以重新去生产显像管。而现在,液晶屏LCD已经在电视行业普及,取代了CRT显像管。那么这些玻璃如何处理呢?至少在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的显像管回收后等待处理。”
据记者了解,CRT显像管的回收量即将开始下降,而LCD液晶屏的淘汰高峰即将到来。回收拆解企业势必要加大开发LCD拆解生产线的安装力度。目前,上海二工大的LCD拆解试验,仍在研发阶段。
王景伟认为,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业前景还是美好的。比之工业垃圾、餐厨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唯有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拆解,目前有国家补贴。而有关部门的补贴力度正在加大。“正规企业有补贴,就将拿出非正规企业无法拿出的、更高的回收价格,使得自身更具竞争力。这在另一方面说明政府的意志和决心。”宋小龙告诉记者,“随着政府对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的重视,随着列入国家处理目录者的增加,手机、打印机、复印机、电水壶、热水器等,都将由有资质企业去处理,无资质企业再去弄,就违法了。”
环保部数据显示,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废弃电子产品进入正规企业规范处理的量迅速加大,由此减少了手工作坊非法拆解的数量。
9月份甫一开学,二工大新入学的专门研究电子废弃物的工程硕士生,又添新人。这已经是第四届了,该校已累计培养了100多位该方向工程硕士。对于有效开发电子废弃物这一“城市宝藏”来说,他们都是生力军,是未来电子废弃物处理新课题的践行人。
原标题:电子废弃物困局如何破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