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习近平主席签发第三十一号“主席令”,正式发布经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大气法)。
始于1987年的大气法曾先后于1995年、2000年作出过修改,此后历时15年,这部被业界称为“雾霾法”的新大气法终于尘埃落定。这是新环保法之后,第一部修订的环保单项法律,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然而,对于直到三审稿才出现的遥感监测手段对机动车进行监督抽测一条,业内专家们仍有争议。
机动车治理成重点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大气污染正向煤烟与机动车尾气符合型过渡,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雾霾等重污染天气频发,现行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不难发现,此次大气法修订,围绕机动车的治理也成为重点之一。
在机动车方面,新大气法要求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等;另外,还要求企业对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进行检测。
“可以看到,新大气法的最终稿也主要围绕机动车排放进行讨论。”北京建筑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姚圣卓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比较之前的法律文本,这部法律对燃煤、机动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机动车限行授权条款被删除”成为新大气法的亮点,同时,燃油质量得到了更多关注,提出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童卫东表示,新大气法主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童卫东介绍,现在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源于燃煤、工业、机动车,新大气法对这些方面都作了针对性的具体规定,尤其是对重点区域联防联治、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作了明确要求。
新大气法有129条,其中法律责任条款就有30条,具体的处罚行为和种类接近90种,提高了这部法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除了响应“大气十条”的要求,将挥发性有机物、生活性排放等物质和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严控船舶大气污染排放、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加强环境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细化社会参与和监督、推行排污权交易,还加强与环境保护法的衔接、增加行政处罚条款、加强行政强制力、惩处监测数据造假、规定约谈制度。
业内专家认为,新法虽然名称上没有改变,但实质上已经有了“清洁空气法”的雏形。
三审新增加的遥感技术
根据大气法一二审草案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环护部门有权通过现场检查监测、在线监测、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
三审中,有部门建议增加遥感监测等执法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进行抽测。
8月24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提出,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抽测,公安交管部门予以配合。
此规定一出,立即引起了业内专家的争议。部分业内专家认为,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技术已是一项“落后技术”,将此技术仓促写入法律去推广,实为不妥。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出现,在国外,这一检测技术主要用于高排放车识别、清洁车豁免、I/M项目评估、车队排放特征调查、机动车排放清单建立、过境高排放车辆限行。
“在国外,这项技术更多的是用于排放特征研究,并没有作为执法工具。”姚圣卓说。
他介绍,遥测技术在国外不是检测的主要手段,用遥测主要是用作机动车排污控制的效果评估。
“这种遥测法对路面的高排放车辆做统计,然后把统计结果和每年的控污目标相比较,所以说对整体研究是有统计价值的,而对单车的控污来说,价值不大。”姚圣卓说。
他表示:“引进遥测技术是因为这种技术检测效率比较高,在道路上检测不会影响车辆正常行驶,而且接近一秒能检测一辆车,效率很高,那时候引进是看中了这方面的价值。”
而效率高则是因为遥测技术利用光学原理,远距离感应检测行驶中的在用汽车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有遥感检测设备厂商称“只需0.7秒的时间,就能鉴别出高污染、高排放车辆,检测出一辆车所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烟度等污染指标”。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要远远大于优点。”姚圣卓说。
姚圣卓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受外界影响特别严重。“比如受环境影响特别大,雨雪、大雾、风尘等,包括风向、灯光、道路扬尘等恶劣天气都无法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时要求风速小于三级,而且要在平直的道路进行,一般要设置在单行道上,“因为对行车的道路与车会有干扰,所以在城市设点的位置也比较受限。”姚圣卓说。
此外,因该技术采用无线技术,无线基站也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大气污染防治要做到防、控、治,遥感检测技术既不能分析出机动车污染量,也无法控制污染量,更不可能是治理技术。”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此这项技术虽然效率高,但如果天气不好,真正执法的天数也很有限。”姚圣卓说。
《新车型式认证与在用车检测能力差异分析表》显示,目前机动车检测所采用的简易瞬态工况法可检测新车国Ⅳ标准项目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三种污染物质量(克/公里),而稳态工况法、双怠速法和遥测法均检测不出这些污染物质量。
遥测法精度存疑
2014年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的《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提出,“2015年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推行遥感检测法”。
目前,我国已有多地采用这种技术进行检测。
据公开报道,北京市计划在2017年以前,新投入150套固定式遥感检测设备,新增20辆遥感监测车,对上路行驶车辆排放实施24小时监控。
天津市2014年引进1辆遥感监测车,并多次对超标排放、冒黑烟大型车辆(含过境外埠车辆)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此外,银川、合肥、青岛、杭州、西安等城市也纷纷添置机动车遥感检测设备。
“北京目前已经有200多台设备,除了北京,辽宁、山东、江苏、广东也采用过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不是国标的形式,而是以地标的形式公布。”姚圣卓说。
不过,颜梓清指出,目前地方标准不仅具体指标差别较大,甚至连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都没有。
“对于排放限制,也没有明确的地方标准出台。”姚圣卓介绍,“比如北京,只提出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限制情况,像其他碳氢氮氧等污染物都没有提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检测汽车尾气的方法。”
颜梓清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遥测技术过去没有在国标的尾气检测方法中,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因为即便遥测法检测出是超标车,但最终是否真的超标,还是要以检测站的结果为依据。
“因为这种设备精度不是很准确,和线上检测的数据差距很大,所以即便是同一辆车和同一个驾驶员,检测两遍数据都差别很大。”
“所以这种设备对排放特别严重的车辆检测得比较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就不会特别准确。同时,检出率比较低,比如两万辆车,只有1万辆车或8000辆有效。”姚圣卓说。
“因为这项技术检测的精度不高,所以检测的数据是否有说服力,对车主来说可能会有争议,过去有这样的例子出现。”
姚圣卓担心,这项技术以后推广起来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
“遥测的数据并不稳定,如果作为执法工具,那么数据的稳定性就很重要,也就是尺子要准。”颜梓清表示。
原标题:大气法尘埃落定遥感测试引争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