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重大机遇千余化工厂因天津爆炸将搬迁改造》一文发出后,引起了行业专家对国内普遍适用的土壤修复一词的思考和讨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李喜青指出,美国60%的工业场地修复涉及地下水修复,所以这些企业搬迁后的修复应该称为污染场地修复。农田污染后的修复可以用土壤修复这个词,

首页> 环境修复> 场地修复> 评论> 正文

专家建议摒弃“土壤修复”

2015-09-01 10:28 来源: 中国环境修复网

《土壤修复重大机遇 千余化工厂因天津爆炸将搬迁改造》一文发出后,引起了行业专家对国内普遍适用的“土壤修复”一词的思考和讨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李喜青指出,美国60%的工业场地修复涉及地下水修复,所以这些企业搬迁后的修复应该称为污染场地修复。农田污染后的修复可以用土壤修复这个词,但在中国的语境下直接用农田修复即可。至于采矿等活动造成的修复,如果污染限于活动所在场地(如尾矿堆场),这些污染的修复也可以用污染场地修复这个术语。如果污染不限于场地,比如山体复绿、河道治理等可以称为生态修复。

他总结说,应使用污染场地修复、农田修复、(矿山、河道)生态修复这几个术语,三者可以统称为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这个词要么不必要,要么不准确,可能持续造成误导,让人以为只有土壤污染,没有地下水污染,所以不宜再用下去。建议修复界今后摒弃“土壤修复”这个词,而且应该尽快统一术语,避免不统一、不准确的概念造成混乱。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辉赞同李喜青的看法。他认为,这种定义和理解比较合理,也与国际上的比较统一。

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董事总经理龚宇阳指出,事实上环境保护部在2014年2月发布的污染场地五项技术标准中,已经对场地相关概念做了清晰界定。

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斯克诚则表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也可统称为土地修复(land remediation),至于环境修复还可涵盖包括底泥、地表水的更广范围。

江苏盖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程功弼也认为,场地修复(site remediation)一词比土壤修复更好。

看看我国国情、政策和相关研究报告是如何引导和影响公众媒体,反之亦然。

我国“土壤修复”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1)我国有大量的农田污染,而农田主要就是土壤基本不涉及地下水。同时,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拥有大量的土壤科技工作者;(2)2007年,在我国开始的商业化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是由房地产开发启动和驱动的,这类涉及开发的修复基本上就是把污染土壤挖起来异位处理或处置。

科学技术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环境处处长王磊曾表示,我国从“十五”起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十二五”开展了地下水修复研究。资料显示,“十五”前后的研究大都是农田土壤污染和修复。

2004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基本上就把场地环境管理同土壤环境管理等同,文件通篇都是“土壤”二字,仅在涉及“地下管线和储罐”时提到一次“地下水”。

2008年,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农田耕地、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但是未提及地下水修复。

2010年,世界银行发布《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这个报告在国内被广泛的引用和提及,但其主要内容就是土壤污染和修复,基本未提及地下水修复。

2010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完成《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报告提及农田耕地、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但是没有地下水修复的内容。项目组包括来自欧洲和国内农田方面的专家,其中还有武汉大学教授王树义。作为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小组组长,他对污染场地的认识可能会直接影响我国今后的土壤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

2011年,环境保护部审议并原则通过《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

2011年,《南方周末》发表“‘毒地’之上,安筑广厦万千?”和“‘毒地’淘金:缺技术少资金 ‘清毒’难上难”。文章主要谈及污染场地和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土壤修复。

2012年,《财经》发表“毒地潜伏”。文章也主要谈到城市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文件涉及污染地块、农田耕地和土壤修复,但是未提及地下水修复。

2013年,两会前后,围绕土壤污染调查数据发生媒体风暴。土壤调查包括了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等。

2013年,环境保护部批复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近年来,大部分媒体在报道土壤修复时,普遍存在将污染场地土壤和农田土壤混用的情况。

目前,环保系统自身的技术能力尚不足以支撑全面加强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管理。一段时间以来,环保系统主要依靠国土地质系统的技术力量。但是国土地质系统需要面对和其观念中的地下水同环保系统所需要管理的场地地下水污染是不同的。

当然也应看到,这些情况的出现有着我国国情和历史的原因。未来随着行业逐渐发展成熟,各方认识的不断提高,相信现有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原标题:专家建议摒弃“土壤修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