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七十三期“经济每月谈”于近日召开,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研究员李丽艳表示,我国碳排放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如何发展,如何绿色低碳,没有经验可寻。只有自己根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一条路。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体量实在太大了,从宏观层面已经做出了中国如何低碳发展的路线图,从分阶段,我们按照2015-2020、2020-2030,一直到2050,最终都是要逐步实现碳排放从相对的减排达到绝对的减排。
国经中心执行副理事长张晓强补充道,我国能源结构里面煤炭的比例太高,占了一次能源消费的将近60%。若把煤炭折成油当量计算,中国在去年消费煤炭相当于油当量19.6亿吨,而美国是相当于4.55亿吨,所以中国的煤炭消费是美国的4.3倍,美国大量的使用天然气、石油和核能,我国最大量的是用煤,这样使得中国现在在不论是客观面对的挑战还是我们自己的认识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同过去强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我们现在重视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政府部门和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这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字实录如下:
2015-08-28 16:30:21
李丽艳:
谢谢张主任。非常荣幸今天下午来参加我们这个论坛。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立法的考虑”。
我本人在发改委工作二十几年,我也非常幸运,我自认为我在发展部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环保主义者。在座的李琳博士,我们都合作了多年。在90年代初的时候,我当时在发改委第一个环境整治处工作的时候,当时曾经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联合国通过外交途径引进来,当时我们说,中国有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听说可持续发展,现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国家战略。
我本人从90年代末开始专职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国际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从1990年开始已经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刚才潘老师已经给大家演示了一些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本人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记得当时在环境整治处的处长就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大概是7亿吨标煤左右,我们国家能源消费如果达到10亿吨就会面临环境灾难。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的能源消费已经接近37亿标煤,说实在的,这个环境灾难来了。污染物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实际是同根同源的。所以,现在在国际上由应对气候变化而引领的新一轮的国际谈判,最关键的一个词是“转型”。转型是到哪?是怎么转型?是向绿色转型。我目前的工作,无论走到哪里,见到绿色,后面一定加上“低碳”,绿色低碳转型。
过去我们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实际上是以2007年国家成立以总理担任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跨部门的一个领导小组,我觉得以2007年为标志,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发改委成立专职的气候司,也是2008年成立的,目前有5个处。自从成立气候司以来,在中国由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密切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重要的进程,有2007年我们中国发布了首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中国提出了自己到2020的目标;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里面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专门的章节,我们也制定了专门的温室气体控制的方案;2013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我们发布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案;2014年也就是去年的APEC期间,我们发布了2030的目标,也是我们中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规划。今年国际上也是谈判的大年,今年年底在巴黎的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2020以后、2030以前的国际机制安排将达成新的协议。
目前国内大量的工作都是围绕2020、2030这样两个重要的指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相对减排的指标,跟发达国家不一样。我当年参加谈判的时候,美国的人均排放是20吨二氧化碳,欧盟是11吨,当时我们中国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当时世界平均水平是5吨左右,大家想想现在的数据,美国在降了,已经降到16;欧盟从11已经降到7亿吨。我们中国已经上来了。我记得当时做第一个国家评估报告的时候,我们当时预测说,中国2025年会赶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排放国。大家想想看,我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如何发展,如何绿色低碳,实际上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可寻。只有自己根据自己的国情走出一条路。
中国最大的特点是我们的体量实在太大了,目前我们方方面面都在做研究,从宏观层面我们做中国如何低碳发展的路线图,从分阶段,我们按照2015-2020、2020-2030,一直到2050,最终都是要逐步实现碳排放从相对的减排达到绝对的减排。
从区域角度来讲,目前国际上的经验,因为发展意味着能源的消费,能源消费如果以化石燃料为主,跟碳脱钩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化石燃料消费为主,不可能跟碳脱钩。
如何分区域的,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其实在国内确实各地区发展也不一样。我们如何能够把低碳发展的政策落地,也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都要有不同的政策。比如结合今天下午的主题,我们讲绿色低碳城镇,在城市里,按照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到一定程度,工业的排放可能就不是主要的矛盾,回到了建筑和交通。通过我们一些调研,比如在建筑领域,现在日本在做200年寿命的建筑。德国我们去年也做过调研,像德国每一个社区都要做社区气候保护的规划,把这个资金用来资助社区,每个社区都要有一个气候经理人,要跟方方面面的人沟通,改变人的理念,强调公众参与,做气候保护的规划,也做“被动房”的概念,他们现在建的新的建筑,一律不许用额外的能源了,要用天然的东西。2000年我们有一个磋商会在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地点是在科罗拉多,一下了飞机,那个机场完全是用太阳能。
我们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尤其是低碳发展,我们不是反对能源的使用,而是要用清洁、无碳的能源。能源的转型对我们的挑战更加严峻,因为我们以煤为主。现在雾霾实实在在发生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现实的压力,也是一个推动力,逼得我们必须要转型,否则我们的发展质量在哪里呢?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实际上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大家都在做,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增加森林碳汇,适应气候变化里面涉及到海岸带的管理、公众健康的管理、农林水、自然生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都在做。
那么,如何发挥应对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国际热点问题的引领作用,开发创新性的模式?我们这几年的工作思路,还是做试点,低碳社区的试点,另外也广泛开展了方方面面的国际合作。
这几年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进程也在逐渐的推进,实际上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国家在政府议会的层面对法律这个问题已经有了高度的注视,也专门通过了决议。因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跨领域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些年还是着眼于边实践、边探索、边学习。
在国际上来讲,有66个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美国2009年参众两院热议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但是没有通过。这两年是以《清洁空气法》为突破口。最近,8月4日奥巴马总统专门发布了清洁电力、对电力减排的一个清洁电力计划,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计划,雄心勃勃。如果按照这个计划,今后美国的火电厂没有出路了,只能用天然气发电。它同时也是在推动一个创新机制,就是用市场的机制,给你配额,如果你想保持你就花钱去买,花高价钱,建立碳市场,通过碳市场去买。这一系列的实践美国也在做。
英国是最早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法的国家,2008年就通过了,我不知道在座的年轻人有没有读过《货币战争》。实际上我们过去讲的时候常拿这本书,将来由美元货币到石油货币最后到“碳币”,我们逃脱不了这个,我们就会挨打。英国实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立法,里面最核心的内容是成立了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机构的设置,外引进了“碳预算”的概念。我们叫做目标,他的概念叫“碳预算”。
上个月我们还专门到墨西哥,墨西哥是大的发展中国家里面第一个有气候变化法的国家,2012年通过的。他们联邦通过这样一个法,是把地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不光是联邦层面,三级政府都要采取措施,不光重视减缓气候变化问题,适应气候问题它也非常重视。这些经验都在学。
我们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体制机制、国情跟很多国家不一样,我们目前是边学、边做、边积累经验的过程。在指导实践方面,除了我们国家已经用了跟气候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外,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比方说这几年也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去年发布的,今年和明年我们正在努力把它上升为国务院的条例,这样的话才能够在法律层面更强有力的指导实践。
另外,低碳产品的认证、自愿减排交易,这都是源于《京都议定书》,因为《京都议定书》在法律上确定了灵活的市场机制,我们在履约的过程中,也制定了相应的办法。现在《京都议定书》强化的减排目标,通过这些灵活机制去实施的机制,在国际上已经站不住脚了。因为各国国情不一样,在政治上很难达成一致,现在通过实践逐渐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我们国内也在做,在地方层面我们也在推进。下一步希望通过类似这样的论坛,在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方面加强跟大家的沟通和协调。从我个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个过程很重要。如果从环境决策的角度来看,它的程序大于它的实质。有时候公众参与这样一个程序的过程到了,效果就出来了,比你强行制定一个目标,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去做,效果要好。实际上我们这个过程是改变人的过程。人的思维变了,他的行动会去变,相应的决策也就会有所改变。
我给大家报告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5-08-28 16:53:30
张晓强:
谢谢李处长。从国务院承担最主要的应对气候变化具体工作执行部门的角度,做的非常好,也谈到我国在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等等也快速发展。我也是前天刚拿到一个材料,中文版的《世界能源消费》,2014年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消费了世界23%的能源,是第二能源消费大国美国的大约1.3倍,而且更另人感到压力大的,就是刚才李处长谈到的,我们这个结构里面煤炭的比例太高,占了一次能源消费的将近60%。如果我们看煤炭,这个折成油当量计算,中国在去年消费煤炭相当于油当量19.6亿吨,而美国是相当于4.55亿吨,所以中国的煤炭消费是美国的4.3倍,他大量的使用天然气、石油和核能,我们最大量的是用煤,这样使得中国现在在不论是客观面对的挑战还是我们自己的认识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同过去强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我们现在重视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政府部门和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这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领域上来讲,刚才李处长谈到,我们过去能耗最多的是工业,我们特别重视工业节能,但是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工业,以后可能在建筑节能等方面要更加关注。比如我们因为能源结构的客观原因,煤的资源禀赋确实多,所以如何在优化能源结构,清洁煤的使用上多加大力度。中国作为世界能源第一消费大国,也是温室气体的第一排放大国,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还要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应对这个挑战。中国政府还做了很多介绍,我们从新世纪,特别是从2010年以后不断采取主动行动,发布我们自己为应对气候变化要做一些什么事,直到去年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作出的联合声明,我们承诺到2030年左右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今年还有一次重要的会议,年底在巴黎,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会针对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深入讨论,力争能够达成一个好的共识。
原标题:2015年起5年为一阶段至2050年达到碳排放绝对减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