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东青岛、山西太原、陕西西安、首都北京等四座城市先后曝出各自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四市不同程度的出现缺水现象,其中山东青岛情况尤为突出。青岛市负责市政供水的海润自来水厂的机器设备已经处于超负荷运作中,针对目前各地出现的缺水情况,更多的专家、学者及政府人员提议要大力使用再生水。再生水虽然不适合饮用,但在工业用水、市政用水、农林灌溉等方面能够发挥其独有的作用,而且成本相对自来水要低。那么这四个城市的再生水使用的情况如何呢?
青岛:有的仅仅是产量,利用率不足一成
青岛作为我国的一个计划单列市,经济发展迅速。和其他北方城市一样,青岛的水资源比较紧缺。尤其是赶上今年山东地区大旱,青岛市的产芝水库和棘洪滩水库已经难以满足来自农业和市政生活两方面的用水需求。尽管青岛水务集团早在1999年就开始着手建设海泊河、李村河等五个再生水供应系统。但这些生产出来的再生水真正被利用的少之又少。据统计,上半年每天可转化再生水约为70万立方米,而平均每天再生水的回用量只有5万立方米,这还生产量的10%。以至于水务集团的员工说到这个话题就觉得心疼。而生产出来的大部分再生水只能冲入大海。
太原:去年再生水利用率17.01% 仅限于工业用水
和青岛不同,太原缺水主要是来自地理环境和人口压力两方面。作为一个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内陆省会,太原的气候大陆性的更强,降雨量不足。而作为三晋大地的经济政治中心,人口众多,这就使太原常年处于缺水状态。
再生水方面,太原市每天实际利用的再生水只有10.6万吨,去年再生水的利用率仅为17.01%。和青岛相比,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是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会中心,这样的成绩仍然不容乐观。由于配套设施滞后,资金缺乏等因素致使太原市再生水的利用较为单一,仅限于工业用水。剩下的大部分都排放到了汾河中。针对目前的情况,太原市的政协委员就建议要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将在市政杂用、景观绿化中强制使用再生水。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太原市使用再生水的脚步还有些慢。需要更多切合实际的大胆尝试。
西安:去年8000余万立方米再生水被利用管网建设仍需大力解决
同样是内陆省份的省会,西安的再生水发展状况要比太原强。去年,仅仅是市区再生水的使用量就达到了8000余万立方米。这一数据已经是同期太原市的2倍,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的再生水使用量已达7305万立方米。在利用途径方面,也已经由工业冷水扩展到了园林绿化、公园湖池补水等市政的多个方面。西安市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市政府大力推广和建设。西安专门制定颁布了《西安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同时,在资金投入和管网建设方面,西安市也下了本钱。即使是这样,西安的再生水使用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高开低走,即规划建设值高,实际建成值低;再生水建成产能大,实际投产小。 另一方面是再生水的管网建设还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西安的自来水管网已经到了2700千米。而再生水管网只有138千米(含支管)。总体来说,西安尝到了再生水的甜头,但是作为一个西部中心城市,再生水的整体规划,与管道建设改造等方面还需要下大力度解决。
北京:再生水被视为“第二水源” 计划年底生水利用率达75%
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很早就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再生水也早就列入计划使用范围。在这方面,国家也加大力度优先给予北京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北京市的再生水一直被视为“第二水源”,利用率也是相当的高,在2014年,北京市的再生水利用率已经达到了62%,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恐怕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北京更高的了。别的城市都在羡慕北京,但北京的问题在于用水量的缺口太大。每年来此务工的人员相当多。每年北京的缺水量为15亿立方米。而再生水的利用量只有8.6亿立方米。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空间。
总结:
四个城市分别代表不同的类型。成就突出的北京在再生水使用方面更应注重产值产能规划;再生水使用情况较好的西安除了要合理规划外,更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有意向但踟蹰不前的太原是很多内陆中心城市的代表,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消疑虑,加大投入,提升使用率。而缺水严重青岛则必须注重基础设施改造和宣传工作,扩展再生水的利用途径并实现常规化。决不能再为再生水入海惋惜!总之,再生水要想成为城市的真正的“第二水源”,提高利用率是一条必走的路。
(内容综合自中国环境报、中国环保在线、大众网等媒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