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防治是“水十条”的重要内容,而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水污染的重要源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防治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如何破解治理困境成为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日前,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深入四川。记者看到,眉山市丹棱县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创新“三种模式”,探索出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新途径。
畜禽污染防治的“三二一”
丹棱县治理畜禽污染工程可用“三二一”概括:建好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收集池“三个池子”;做好“二次减量”,对畜禽粪便采取干湿分离,减少养殖用水量、粪污排放量;成立“一支专业服务队伍”,负责乡镇养殖户的干粪和多余沼液的转运。
双桥镇梅湾村2组的养殖户万德平饲养了200多头猪,猪粪处理实现“流水线”作业,粪便进入干粪池,尿液流入沼气池,并且全程通过管道“自动化”控制。“别人把我养殖场的粪清水抽去灌柑橘,把干粪拿去葡萄园堆肥。”万德平介绍说,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烧饭烧水。
“畜禽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放错地方是污染,放对地方是资源。”丹棱镇板桥村村支书徐北冀告诉记者,结合丹棱柑橘、葡萄等水果产业的优势,种养循环发展能有效缓解畜禽粪便处置压力。
“平均每天要接近60个果园主的电话,一个月下来,至少要抽300车粪,旺季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宋成权是丹棱镇抽施粪机服务队的成员。他告诉记者,县财政每年给予每支抽施粪机服务队10万元的补贴,中标服务队与乡镇签订承包协议,负责所在乡镇干粪和多余沼液的收集转运。
据丹棱县环保局局长宋诗利介绍,目前,全县重点整治区域建设沼气池142座、干粪池1185座、乡镇集中沼液池5座,组建抽施粪机服务队5支。
破解垃圾围村“龙鹄模式”
记者来到丹棱镇龙鹄村,放眼望去,房舍错落有致,整洁的路边不时出现建好的垃圾倾倒池,整个村庄看不到一点垃圾。
“你是以前没有来过,白色垃圾覆盖整个水库,都看不到水了。”丹棱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环境好了以后,到村来钓鱼的人太多了,道路上的车都停不下。”
据悉,自2011年3月起,丹棱县在丹棱镇龙鹄村试点,探索推行了“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龙鹄模式”,走出了节俭、实用、可持续的新路子。
“创新点在于我们形成了既有村民参与,又有市场运作的机制,为长期有效治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宋诗利说,丹棱县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公开竞标的形式,确定全村的垃圾收集和常态保洁承包人。另外,原则上全县各村按每人每月1元至2元不等,收取垃圾收集费用,差额部分由村集体收入解决。
宋诗利说:“我们打破了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以邻近的3户至15户不等修建联户定点倾倒池,每1至3个组的中心位置建一个联组分类减量池,由县环保局的车集中转运处理。”
丹棱县同时制定村规指导村民正确分类处理垃圾:有机垃圾倒入沼气池;建筑垃圾就近处理;可回收垃圾自行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联户定点倾倒池。随后,承包人对倾倒池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处理。通过两次分类后,减量达80%。
“全村人都出了钱,你凭什么乱倒垃圾?”龙鹄村村民小组长王金凤是村里保洁工作的监督员,在指责乱倒垃圾的村民时,她的大嗓门格外有力。而在罗朝运看来,“交了钱就不一样,村民会认真监督。”
县委书记钟维钦说,如果由县财政全额投资处理农村垃圾,共需投入1200多万元。“现在县里每年只需拿出约50万元补助部分条件落后村以及为各村组干部发放卫生监督误工补助。”
集散结合处理生活污水
如今的丹棱,农村生活污水肆意横流的现象基本看不见,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丹棱县在场镇所在地和农户聚居点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相对分散的居民点建设人工湿地池、污水净化池。
在兴隆村杨烛全的家,记者看到一溜特别的池子阶梯状排列着,上面覆盖着水泥板和沙子,几根PVC管露出地面,沙土里栽种一些花草。“以前我们生活脏水随便乱泼,结果污水横流,现在通过湿地池污水变成清水,居住环境变样了。”杨烛全说。
“我们这儿日处理污水100立方米,”龙梗村污水处理站的王文忠指了指污水处理设施,又指着周围一片村居说,“我们镇3000多名居民和周边农民生活污水,全都接进了这个系统,处理出来的水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
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彭勇说,四川正努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对92个县、180个镇、878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丹棱模式值得推广”。
原标题:四川丹棱:“三把斧”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