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等四部委在京联合举办了“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会上,多位专家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壤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土壤安全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我国耕地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主要消纳地,其环境质量受到显著影响。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
作为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土壤对于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耕地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步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说。据最新调查显示,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耕地土壤中重度污染面积高达5000万亩,土壤污染呈现出流域性和区域化发展的态势。此外,在水土资源匹配方面,我国存在着“有水没地”和“有地没水”的矛盾。农业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分布不匹配的现象尤为凸显。
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
综合与会专家意见,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土壤资源减失,土壤退化加速。我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72%。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说,“当前我国土壤资源面临着水土流失、耕地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石漠化及土壤酸化等诸多土壤退化的突出问题,构成了对我国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二是土壤肥力失衡,耕地需加强培育。我国耕地土壤化肥,氮、磷、钾的投入比例为1∶0.41∶0.27,与合理施肥水平有明显差距。三是管理技术落后。沈仁芳说,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导致我国养分资源严重浪费,降低了土壤质量,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威胁。尤其在土壤修复与保育技术体系方面,管理技术十分不足。四是现有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规定缺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我国目前尚无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项法律法规,对于如何保护土壤环境不受污染,如何对已污染的土壤环境进行整治、修复或改良,并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难以具体实施。
我国土壤安全的战略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沈仁芳建言,“我国土壤安全战略应以建立和完善土壤价值评估体系为基础,以完善土壤保护的政策法规和科技标准为前提,以加强土壤安全的科技支撑为手段,以解决重点土壤问题为突破口。”
综合专家观点,下一步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普查规划。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要加强普查摸底,尽快准确弄清农业面源污染及土壤退化的类型、范围、程度与成因,建立国家级面源污染、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数据库,及时掌握农业资源环境状况及动态趋势。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突出和明确农业资源环境管理的方向和重点目标任务。
二是制定科技战略,突出环境管理。赵其国建议,实施国家土壤环境科技创新、土壤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土壤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等任务。开展基础理论、环境标准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形成一套有机联系的土壤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长期、稳定的土壤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有针对性地系统研究全国性和区域性土壤保护科学问题,建立国家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监测网,实现土壤资源科学保护和信息化管理。
三是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李干杰建言,应在《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之前,先期研究制定《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修订发布相关土壤环境标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建立土壤污染与治理修复技术体系,为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原标题:众专家把脉土壤安全现状多举措保障我国土壤安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