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上仅存的无颌类脊椎鱼型动物之一,早于恐龙出现,距今有3.6亿年历史。”在铁岭市环保局生物标本室里,工作人员指着一只新近发现的背部长有尖刺、身体两侧各有7个鳃的东北七鳃鳗标本告诉记者。
随着辽河治理深入开展,辽宁母亲河的水质持续改善,水中的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两岸碧水蓝天重现。
辽河全长约538公里,由发源于河北和内蒙古交界的西辽河与发源于吉林的东辽河在铁岭市境内汇合而成,经沈阳、鞍山在盘锦入渤海辽东湾,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辽宁人民的“母亲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的过度消耗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2008年以来,辽宁举全省之力,秉持“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石心肠”三铁精神,实施了关停造纸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态治理“三大工程”和辽河治理攻坚战、“大浑太”治理歼灭战、凌河治理阻击战“三大战役”。
为了让母亲河休养生息,辽宁省实施了退耕还河工程。近年来,辽宁省政府每年投入2亿多元,从沿河农民手中回收回租河道内侧河滩地,实行退耕还河、自然封育。
新民市杨家窝堡村村民石玉昌告诉记者,河道封育以来,村民们把河滩地租给政府,可以得到一部分租金,还可以外出打工。河里的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
辽河治理过程中,辽宁省进行了多项创新:在辽河干流两侧约2000平方公里区域内划定辽河自然保护区并成立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此举结束了多龙治水的局面,首开全国大江大河全干流管理新模式;在凌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中“划区设局”,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全国流域管理与环境保护的先河;建立涉水国控重点源164个点位在线设备和全省160座污水处理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在线、实时联网传输,公众可通过手机端公众查询系统查询全省100座国控重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属全国首例。
201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上,辽宁省还以辽河流域治理成功之举,应邀登上了世界水环境领域的顶级讲台,代表中国首次向世界介绍了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
据辽宁省环保厅厅长朱京海介绍,2012年末,辽河流域水质就达到了摘掉重度污染帽子的标准。目前,凌河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四类水质标准。大辽河、浑河、太子河及其支流河,绝大部分水质好于五类水质标准。部分地区达到三类水质标准。辽河保护区累计监测到鱼类46种、两栖与爬行类动物6种、鸟类89种、植物360种、昆虫350种,水清岸绿、蛙鸣鸟叫的生态廊道已初步显现。
原标题:辽河流域治理“组合拳”让两岸再现碧水蓝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