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中指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刚刚起步,发展较慢,还远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与先行国家和地区比总体差距很大,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需海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访谈> 正文

专访│土壤修复行业亟需规范

2015-07-07 08:55 来源: 南方农民报

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中指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刚刚起步,发展较慢,还远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与先行国家和地区比总体差距很大,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需海量资金作为支撑。土壤污染这一公众话题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此,南方农村报记者日前专访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永涛教授。他指出,目前,广东土壤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大面积酸性土壤是农业生产一大障碍,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困难重重。尤其让李永涛感到不安的是,目前土壤修复行业良莠不齐,亟需规范。

石灰治酸壤 以毒攻毒

南方农村报(南农):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李永涛:首先是工矿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面源污染对土壤污染更大。包括污水灌溉和化肥、农药、农膜等不合理使用和养殖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等等。尤其是养殖污水对土壤的破坏性很强,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含量可能有上万个,超出一般工业废水中COD含量的几十倍。

南农:目前广东省整体的土壤现状如何?

李永涛:广东的土壤环境不容乐观。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土壤内在质量差,有机质含量非常低,能为农作物、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肥力严重不足;二是外源污染、人类破坏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酸化问题相互叠加。

广东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土壤被高强度耕作,过度使用,比如一块地它的基础地力只能满足一年种两季,但如果种植三次,那只能通过加大化肥的使用量保持肥力,而大量施化肥就会造成土壤酸化。此外,结合广东的气候,每年大量酸雨导致土壤变酸。而大面积的酸性土壤又加剧了重金属污染问题。因为,酸性土壤可以让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提高十多倍。

南农:土壤酸化如何治理?

李永涛:现在很多农民都用石灰中和酸性土壤,但我强烈建议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土壤PH值变化是很频繁的,用石灰去中和酸性土壤能够使PH值在短时间内上升,但它的效果是不持久的,几个月时间它又会降下来。

同时,如果长期大量使用石灰,会破坏土壤结构和原有养分,而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想恢复都恢复不了。所以使用石灰就有点"以毒攻毒"的味道。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增施有机肥,提高耕地有机养分的含量。但有机肥一定要经过充分发酵、转化、无公害化处理后才是真正的有机肥。如果不经处理直接用动物的粪便充当有机肥,不仅起不到增肥、治酸的效果,甚至会因为动物粪便中的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土壤修复市场良莠不齐

南农:环保部"土十条"的制定实施被提上日程透露出哪些信息?

李永涛:很明显,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壤污染这一问题了。其实,土壤污染要比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更严重,因为它具有隐蔽性、危害大、治理难三大特点。土壤污染就是完全看不到的,像广东广西很多地方看起来山清水秀,但土壤很有可能已经受到污染了。而且暂时对农作物的长势也影响不大,这样情况就更危险。因为土壤污染了,我们吃的粮食等食物,全部来源这里。而且污染物在地里几十年上百年都很难降下来。

南农:国家对耕地污染修复的重视产生了哪些连锁反应?

李永涛:最直观的就是随着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事情,很多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已经或者正打算参与进来,这是好事情。但急功近利的也比较多,看到商机就想投入这一行业,基本上是短视行为,没考虑过长期沉下心来做这个事业。

其实,土壤专业性很强,治理难度也很大,目前来看,大部分土壤修复技术还停留在概念、研究层面,成熟技术很少。如果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得当,短期来看(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副作用会很大,甚至对土壤造成永久性、致命的破坏。

土壤修复不能完全靠市场

南农:耕地修复非常少原因是什么?

李永涛:土壤污染分两种,一个是场地污染,一个是农田污染,这两种性质一样,程度不一样,治理方法也不一样。场地污染只是局部,面积很小。修复资金可以通过商业化运作。治理之后将来的回报价值是比较高的,所以可以用高成本技术来做,比如淋洗、客土。而耕地修复(用同样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因为将来还要用于农业生产,这些措施一是成本高,另外就是破坏土壤。所以现在耕地修复很少用到物理、化学的修复技术,一般都用比较柔和的生物技术。耕地修复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它是公益性的,真正要全部修复是不现实的。

南农:如何解决耕地污染问题?

李永涛:对于大多数的农田,其实污染浓度并不高,但修复起来面积大、难度大、成本高。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控制污染源。除此之外,通过一些农业调控技术和工艺措施把污染物活性降下来,达到保障农产品安全的目的。比如通过改良剂控制重金属活性,再通过有机物品种,农田的耕作栽培技术对土壤慢慢改造。虽然时间可能会长,但成本可以降下来。这个需要农业推广部门、大学、科研院所给农民一些技术规范,调整他们的栽培技术和栽培方式。所以应该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这件事,完全靠市场化比较难。

南农:国外有没有一些土壤修复经验可供借鉴?

李永涛:国外是有些技术,但环境问题它有地域性,不同的地方不一样。如果以中国的土壤标准来衡量,英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重金属是超标的,但实际上他们农产品超标的情况很少。因为我们的是酸性土壤,把很多污染物活化了。而英国是碱性土壤,污染物在土壤内的活性很低。所以,一定要根据土壤的状况来看。外国的技术只能是借鉴,不能说照搬,中国的土壤问题,需要中国的科研人员来研究解决它。

7月2日,环保部通报,中央财政近期下达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甘肃白银市、湖南常德市、湘潭市等30个地市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据悉,此批获中央28亿专项资金支持重金属防治工作的30个地市是通过竞争排名确定的。通过名单可以发现,湖南占了三分之一,包括常德市、娄底市、张家界市、长沙市等11个城市入选;此外,甘肃、浙江、四川、广西、湖北、陕西、贵州、广东等地也有地市获得资金支持。

中国重金属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中国有3488万亩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耕地,污染或超标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湘鄂皖赣区、闽粤琼区和西南区。

原标题:专访│土壤修复行业亟需规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