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发展,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成都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勤怀告诉记者说,截至去年底,节能环保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20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年,增速达到25.9%。同时,成都市还拥有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工程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烟气脱硫中心、国家碳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评论> 正文

成都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路有多长?

2015-06-30 09:00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辜迅

“经过几年发展,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成都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勤怀告诉记者说,截至去年底,节能环保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20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年,增速达到25.9%。同时,成都市还拥有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工程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烟气脱硫中心、国家碳—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

据了解,根据“企业主体、政府引导,职责明确、制度联动,科技支撑、创新引领,强化监管、规范市场”的基本原则,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在成都市迎来了大发展。

产业处于什么位置?

列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规模化、产业化、集中化发展,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2015年,成都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是成都市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期和创建国家生态市关键的一年,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非常期。要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要率先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

成都市环保产业协会会长朱建平介绍说,按照《四川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和成都市工业“1313”发展战略,成都将重点打造以金堂县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为核心,高新区、成华区、锦江区配套发展的节能环保服务业聚集区。预计到2017年,总产值预计将达到500亿元。同时,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将有针对性地培育扶持5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装备生产企业,从而基本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节能和环保装备产业链。

据介绍,成都市唯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位于金堂县,基地基本形成了以环能德美、美富特膜等为龙头的水处理产业链;以成都云白、先河环保等为龙头的大气污染防治产业链;以四川长虹、成都博罗等为龙头的固废处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以士兰电子、康力电梯等为龙头的节能产品产业链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东有宜兴、西有金堂”的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环能德美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磁分离核心技术的生产制造、装备服务提供商。” 环能德美行政总监罗勇介绍说,由于磁分离技术适合处理水中悬浮物,公司的市场方向主要集中在对冶金钢厂废水、煤炭矿井水处理,以及市政领域针对黑臭河的治理上。目前,公司已经占有了国内冶金钢厂废水处理近80%的市场份额。

“到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产业优势体现特色和产业规模达到西部领先、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先进的愿望将得以实现。”朱建平如是说。

发展缘何仍然滞后?

龙头企业少,大部分规模较小,还没有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

“虽然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放眼全国,发展仍然滞后。同时,基础薄弱、水平较低、支撑不力。”孙勤怀这样认为。

据介绍,尽管当地省市相关部门已在园区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扶持补贴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但由于节能环保龙头企业较少,大部分集中在较小规模水平,整个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截至目前,成都市还没有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同类企业。

孙勤怀表示,本着环保政策催生产业需求、产业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观念,成都市环保局将继续加强部门联动,主动承担起协同推进环保产业的职能,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技术和环保咨询服务的环保准入、示范推广、环境监督、环保信息发布和技术规范等多方面工作,不断扩大环保产业有效需求和现实需求,进一步加快建设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创新体系、评价体系、环保设施运维体系、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当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企业需要哪些政策?

政府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政策,积极引导、扶持和规范市场有序发展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当地企业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和期盼,希望政府部门更加全面系统地总结完善和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引导、扶持和规范环保市场有序发展。

作为典型的政策引导型产业,目前,成都市环保部门正在深入开展全市环保产业现状调查,进一步掌握当地环保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全面了解产业需求和市场走向,积极协同经济主管部门加紧制定全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力求环保产业发展更加务实、更有保障。

在政策扶持发展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政策,特别是财税、金融、信贷、科技、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将不断完善生态补偿、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保险和绿色信贷及证券、贸易、认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鼓励投资机构或环保企事业单位加强自主研发、引进吸收、营销服务,加快环保装备和产品本地化、专业化、市场化步伐。

同时,成都市还将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以环保技术工艺、产品设备评价与示范,以及大力推进集团化发展等形式,扶优扶强,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企业,力争尽快形成一批以环境工程承包为龙头,集研发、设备成套和制造于一体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出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主导产品与系列产品。

此外,成都市还将通过创立环保名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以及通过各专业化、特色化环保企业的拉动、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发挥,逐步提高成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成都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原标题:成为支柱产业路有多长?成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但龙头企业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