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进口固体废物不可避免含有或夹带有害物质,具有资源可利用性和环境危害性的双重属性,如果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则可变废为宝,反之,将造成环境污染,成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负担。因此,必须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合理进口环境经济效益较高、国内短缺的资源,严禁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工业固废> 评论> 正文

拦截洋垃圾进口的最后防线——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2015-06-27 08:32 来源: 中国环科院固废所 作者: 郝雅琼

前言

进口固体废物不可避免含有或夹带有害物质,具有资源可利用性和环境危害性的双重属性,如果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则可“变废为宝”,反之,将造成环境污染,成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负担。因此,必须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合理进口环境经济效益较高、国内短缺的资源,严禁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污染严重、低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

我国逐步建立了进口固体废物分类管理机制,《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和《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这三个目录以下简称“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是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的核心,固体废物进口审批、口岸监管、进口之后的监管等均建立在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基础之上,将进口固体废物作为一种特殊货物进行监管,不能任意进口,只有列入《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或者《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中的固体废物经过批准后方可进口。

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进口固体废物的主要监管部门,3个部门之间形成了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和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相互通报有关进口固体废物的信息,促进固体废物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有效打击违法进口固体废物行为。

长期以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承担了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支持了口岸进口固体废物的管理。笔者将近几年完成的样品鉴别案例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分析了固体废物鉴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利于相关监管部门对进口固体废物的宏观管理。

1、固体废物鉴别的意义和作用

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是对固体废物法律定义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应用,是固体废物概念在进口固体废物属性上的判断,是固体废物的归类。对于符合环境准入条件并被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日常管理中不需要进行鉴别,口岸检验机构进行正常通关检验即可,而对于不属于正常进口的固体废物或者是《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之外的固体废物进口则必须通过鉴别进行判断。

对进口固体货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进行属性鉴别是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最近10年口岸监管中遇到的新问题,固体废物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强化进口固体废物的管理

随着我国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监管体系的日趋健全,各级环保、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在有关货物进口管理过程中,由于进口货物以及固体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固体废物和非固体废物的界定问题日渐增多,查扣的货物样品需要专业机构进行专门鉴别,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货物报关名称不属于固体废物范畴,而又疑似固体废物时,根据固体废物的定义和范围常难以进行鉴别;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原始固体废物简单加工处理的产物、混合固体废物、粉状固体废物、回收的有机副产物的进口货物,仅凭外观特征、监管人员的经验和常识无法判别货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

(3)当进口者与管理部门关于进口货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发生争议时,需要第三方专业鉴别机构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4)司法处理进口固体废物案件要求权威机构的鉴别证据。固体废物鉴别是口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的管理、构建和维护固体废物进口的正常贸易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1.2 分清是非,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对于口岸监管目前我国《自动许可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之外的固体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辨了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发现哪些货物不是固体废物,哪些固体废物的利用价值高,哪些固体废物的污染风险大,掌握国内对进口固体废物的需求状况,为动态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提供支持依据,使我国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更加合理和完善。

鉴别报告成为口岸监管和司法处理的重要证据,拓展了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完善了我国的固体废物鉴别制度。

固体废物属性鉴别为各地海关和质检机构提供了重要的监管依据,为环保部门制定进口固体废物政策提供技术支持,是控制境外固体废物进入我国的重要手段。

2、固体废物鉴别现状

2.1 鉴别案例样品总体情况

2008-2011年我所完成了100多个鉴别案例,绝大部分为海关委托,鉴别属于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案例占68.7%,限制进口固体废物的案例占9.6%,非固体废物的案例占21.7%。

鉴别为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含铅、锌、铜等有色金属生产中的灰、渣、泥、废品,对苯二甲酸等为主的有机固体废物,电子电器固体废物,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以及其他类等,种类和来源非常复杂。

鉴别为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未硫化橡胶的下脚料、边角料。

鉴别为非固体废物的主要是矿砂,橡胶副牌产品,一些固体废物生产的初级产物。

2.2 来源国家或地区分析

在鉴别为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案例中,来自日本的占16.5%、泰国11.4%、韩国10.1%、香港6.3%,沙特阿拉伯3.8%,来源于这五个国家或地区的鉴别案例数占总数的48.1%。

来源于美国、意大利、台湾、朝鲜、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印尼、德国、墨西哥、塞尔维亚、菲律宾、越南、古巴等16个国家或地区的鉴别案例占26.6%,缺少产生来源地信息的占25.3%。

来自亚洲的鉴别样品所占比例最大,其中鉴别为禁止进口类固体废物占75.0%,限制进口类占4.7%,非固体废物占20.3%。为了防止固体废物非法进口,口岸应重点加强来自亚洲和欧美国家的进口货物管理。

2.3 固体废物种类分析

2.3.1含各种有色金属的渣、灰、泥

鉴别为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案例中有44.3%的是含铜、锌、镍、铅等有色金属固体废物,这些货物通常以矿砂、精矿等名义申报,经鉴别属于火法冶炼渣、湿法冶炼的副产废渣、除尘灰、回收固体废物再利用中产生的二次固体废物、冶炼废水处理污泥、不合格品等。

2010、2011年鉴别为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案例中有色金属固体废物案例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0.0%和53.1%。这表明,违法进口固体废物中含有色金属的固体废物占有相当的比例。

进口此类固体废物多以非固体废物的名称申报进口,具有隐蔽性,增加了查处难度。铜含量较高的固体废物以“铜锍”、“粗制氧化铜”的名义进口;其他有色金属类固体废物多以精矿、矿砂、矿粉等矿物名义进口。主要来源于泰国、韩国和日本。

含有色金属固体废物成分复杂,基本上都属于危险废物,具有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有色金属固体废物仍应该作为今后海关监控的重点对象。

2.3.2 含对苯二甲酸等有机固体废物

鉴别案例中经鉴别属于对苯二甲酸、己内酰胺、废油、糖蜜浓缩发酵液、多元醇残渣固体废物占总数的15.2%,这类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水池料、管道跑冒滴漏的落地料、污水处理的污泥、氧化工段的残渣、精制工段的残渣、纯度较高又达不到合格品要求的废品、浓缩废液等。

含对苯二甲酸的有机固体废物多以有机物产品的名义申报进口,或者伪报名称进口,如对苯二甲酸水溶液、对苯二甲酸次级品、聚氯乙烯废料、苯甲酸、废乙烯聚合物塑料;其他有机固体废物如废橡胶申报成再生橡胶颗粒或再生橡胶产品,己内酰胺申报成松香,废油申报成燃料油等。主要来源地为沙特阿拉伯、韩国和中国台湾。

据行业协会信息,我国精对苯二甲酸(PTA)产能已经超越韩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年底,亚洲产能占全球产能的83%,我国产能占亚洲产能的1/3以上;2011年年底,我国PTA产能达到2 007万t;2012年,我国PTA产能将新增1150万t/a,我国PTA产能面临严重过剩,同时每年还进口数百万吨PTA,国内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2011年,我国PTA进口总量的97%以上来源于中国台湾、韩国和泰国。我国每年产生数万吨的对苯二甲酸固体废物,因此应严格控制含对苯二甲酸的有机固体废物进口。

2.3.3电子电器固体废物

电子电器固体废物鉴别案例占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案例总数的10.1%,通常情况下,该类固体废物的进口数量大、种类杂,例如有2个鉴别案例所涉及进口货物数量近千吨,种类包括打印机、复印机、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显示屏、线路板、游戏机、数码相机、硒鼓、电池、程控交换机、影视设备等。

此类固体废物多数情况下夹带在其他允许进口货物中进口,如红酒、纺织品、瓦楞纸板、矿物、电子产品等,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电子电器废物多年以来一直属于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今后仍要加强防控其进口。

2.3.4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

通过鉴别,有一类固体废物应特别注意,即以肥料名义报关进口的物品。由于很多固体废物可以作为肥料或肥料的原料使用,土地处理是固体废物最为方便和普遍的处理处置方式,也由于肥料施用于土地和农作物,其影响非常重要,应严防假借肥料名义进口固体废物或利用土地处置境外固体废物。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案例占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案例总数的比例为13.9%,这类固体废物主要是燃烧过程产生的残余物与磷矿(或磷酸盐)、氮化合物、钾盐通过掺加或其他形式加工后形成的混合物。

这类固体废物报关名称多为化肥、矿物肥料、复合肥、经过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农业用矿物等,绝大多数来源于日本,也有少数来源于美国。

2.3.5其他固体废物

其他固体废物种类非常杂,包括羊毛皮碎块、牛皮革边角料、化工石膏、喷涂粉、废绒毛浆、燃烧灰、尼龙缆绳、非石墨化碳、含硫淤泥、粉煤灰、废硅片(成品型)、碎布料、硫化橡胶废碎料、溴化钠废水处理浓缩液、废塑料、废纸、城市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来源地包括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尼、日本、中国香港、越南、韩国等。

3、固体废物鉴别存在的问题

3.1 固体废物鉴别依据存在不足

固体废物法律定义和《固体废物鉴别导则》是固体废物鉴别的依据,但是在进口物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时,很少直接利用固体废物的法律定义进行判别。固体废物定义中虽然体现了固体废物最本质的两个方面,即丧失原有利用价值和被抛弃,但该定义的概念性强、可操作性差,对于固体废物和副产物、或粗产品、或材料、或过程产物、或回收产物的界限难于划清。过程产物的原有利用价值是什么?很难衡量,如果仅以可作为原料使用来衡量难以得出固体废物的结论,因为几乎所有固体废物都可找到合理的利用方式和途径。是否被抛弃更不易理解,被抛弃是人或机构的行为,鉴别过程除非掌握物品被抛弃的明确证据,否则几乎不可能对其产生的行为方式进行判断。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对于固体废物鉴别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原则性,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一是对于有些原则性条款,不同的人理解差异较大;二是缺乏针对不同类别固体废物的特征依据和具体量化的内容;三是没有列举出不属于固体废物和固有的固体废物类型。导则难以指导日益复杂的形态各异的固体废物鉴别,现行导则仍不好用。

3.2 固体废物鉴别能力仍不足

委托鉴别样品为未知来源物品,来源复杂、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即使为同一种类物品,也可能由于来源、生产工艺、产生过程、贮存方式等因素,导致物品的成分含量、物相结构、形态存在差异,也很难得到精确的重复性结论。鉴别工作的核心是准确掌握和分析清楚形成固体废物的原始物料、生产或工艺过程、非固体废物部分或生产目的,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文献资料、专业人士意见,推测、重现样品的产生过程,分析样品的生产目的,对样品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不同鉴别人员或机构,由于实验分析的局限性和掌握资料的差异性,可能出现鉴别结论完全相反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鉴别人员的水平不高、鉴别机构的硬件能力不够。

3.3 鉴别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分析多年的各类鉴别样品,以倾倒、处置为目的明目张胆的违法进口行为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绝大部分样品进口主要原因是我国资源不足导致的市场需求,其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是进口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的基础,目前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中的废物种类有限,同时每一类固体废物和每一种固体废物的界定范围并不是很清楚,并不能涵盖口岸监管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随着执法机构的严厉查处和监管,要求不断完善现有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体系,不断细化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中的废物种类,尤其是《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详细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对进口固体废物的监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于2005、2008、2009年相继对进口废物管理目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是进口固体废物许可审批、标准控制、口岸日常监管、归类和打击非法进口必不可少的依据,固体废物鉴别在固体废物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固体废物鉴别本身不是固体废物管理的目的,而是掌握国内对国外的资源需求情况和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情况,为动态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提供技术支持。但总体而言,进口废物管理目录调整仍缺乏一套完整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固体废物鉴别的作用。

4、发展对策和结论

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是我国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方面,2011年颁布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固体废物鉴别在进口固体废物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后需要在以下方面重视固体废物鉴别工作:

(1)在《固体废物鉴别导则》的基础上制定进口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将《固体废物鉴别导则》中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以标准条款的方式加以明确和细化,总结鉴别案例,将一些主要判定原则以标准条款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利于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和鉴别技术机构的鉴别工作;

(2)统一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编写相关教材,组织对口岸检验、监管人员、环保人员的有关业务培训;

(3)归纳分析固体废物鉴别样品,提出需新增入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固体废物种类,从而不断细化和完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使进口固体废物的类别更容易甄别和区分,更利于固体废物监管;

(4)落实各部门在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各鉴别机构的鉴别信息交流。

(郝雅琼,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口废物污染特性研究与属性鉴别)

原标题:拦截洋垃圾进口的最后防线——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