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干流全长1321公里,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流域涵盖新疆5地州42个县市,4个兵团师的45个团场,护卫着塔里木盆地中的城镇、农村等生态安全。
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塔里木河干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水量逐年减少。为挽救该流域生态,2001年起,中央安排107亿元启动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
如今,塔河治理已进行十多年,中上游河道两岸植被葱茏茂盛,下游也再现水草丰美、候鸟成群的景象。
大事记
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建成,拦截了塔里木河上游来水,导致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断流,台特玛湖干涸。
1993年,大西海子水库历史上第一次完全干涸。
2001年,启动塔河综合治理项目。
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塔河流域主要源流管理机构整建制移交塔管局。
2013年4月,第14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正式启动。
环境恶化 下游5团场曾面临整体搬迁
塔里木河曾经的终点是罗布泊。因为塔里木河,楼兰、精绝古国一度繁荣昌盛,100年前,斯文˙赫定来到罗布泊的时候,还曾经见到天水一色,烟波浩渺,群鸟飞临,草木旺盛的景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塔里木河不断向上游“撤退”,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建成,拦截了塔河上游来水,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胡杨林大片死亡。罗布泊、台特玛湖相继干涸,1993年,塔河终点逐渐退缩到大西海子水库,自此,大西海子水库的来水也开始时有时无。
塔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在急剧恶化,芦苇、胡杨衰败死亡,昔日频繁出现的黄羊、野猪和狐狸基本绝迹,下游塔里木垦区5个团场因为缺水曾面临整体搬迁。
塔里木河是国内两大沙漠,即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的天然绿色隔离带,塔河断流后,仅二三十年时间里,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合拢推进了360公里。
据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国务院批准启动总投资107.39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
治理十余年 下游生态初步改善
据塔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综合治理的规划,塔河治理主要有两个目标,即输水和从体制机制上实现塔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据介绍,截至目前,塔河近期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
截至2014年,已先后向下游生态输水14次。从2001年至2013年,源流向塔河干流多年平均输水量达42.62亿立方米,完成规划目标的91.7%,输水结束了塔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基本实现了“水流到台特玛湖,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的规划目标。
同输水前相比,塔河干流下游植被恢复面积达1333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沙地面积减少204平方公里。
塔管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塔河治理前,下游5个团场周边环境一片灰黄,如今,团场周边已建起防护林和景观带,一栋栋楼房也拔地而起,“这些团场的环境已经可以和新疆部分城市媲美”。
同时,随着干流61座生态闸的相继建成,通过生态闸有的放矢地向沿河林区泄洪,初步改变了沿河林区长期依靠汛期洪水无序漫溢灌溉、水量分布不均、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状况,流域各地控制、调节、配置水资源的能力有效提升。塔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已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河道两侧草木葱茏,草木覆盖面积也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体制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2011年2月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原隶属于各地州管理的源流管理机构,移交塔管局直接管理,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塔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新体制,这次体制改革成为流域,乃至全疆水利事业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2014年5月,原隶属兵团第二师的大西海子水库移交塔管局管理,标志着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体制改革使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力度得到明显加强,效益十分显著:体制改革当年下游恰拉断面来水9.4亿立方米,创48年来最大纪录;第12次生态输水自大西海子水库向塔里木河下游下泄生态水8.23亿立方米,下泄水量居历次生态输水量之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塔河近期综合治理成效的充分发挥,也是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具体体现。
据悉,为使塔河近期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目前,塔河治理延续性项目,即:《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规划(2010—2030年)》已由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着手编制。
原标题:【辉煌六十年】塔河下游重现水草丰美候鸟成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