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污水处理工艺和工艺组合
在污水净化中有很多不同的工艺。单个工艺通常不能够完成全部的净化任务。人们通常要采用不同的工艺组合。
1.1.1生物工艺
这个生物的污水净化工艺是很多混合工艺的组成部分。
1.1.1.1生物学基础理论
在废水微生物处理过程中,净化污水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一些小型的后生动物。细菌等各类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常与污水水质及其处理工艺有密切关系。在特定的污水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要不断进行繁殖和正常活动,必须拥有必要的营养物质。其中碳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碳的主要来源是二氧化碳和有机物。对于有些含碳量低的污水来讲,可能需要另加碳源。微生物除了需要碳源以外,还需要氮.磷营养,它们之间的比例为100:5:1。
微生物按其利用氧的能力可分为好氧、厌氧和兼性三类:好氧微生物只能存在于有分子氧供给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只能在无氧或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而兼性微生物则既能在有分子氧也可在无分子氧的环境中生存。
在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被微生物所去除转化。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前提。生化处理的去除效率(最佳状况):
-BOD5>>90%
-COD取决于BOD5/COD比例
BOD5/COD³0,4RL>80%
BOD5/COD≤0,2RL=40-60%
-NH4+>>90%(工艺不同,效率不同)
-AOX净化功率到20%
-NO3-取决于反硝化作用
延伸阅读:
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三
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二
1.1.1.2生物学净化过程
污水中的污染物成份千差万别,但对于生化处理过程影响较大的主要可分为含碳类物质和含氮类物质。污水在生物阶段进行的净化是按以下的过程进行的。
-除碳
C6H12O6+6O2→6CO2+6H2O
-除氮
(1)硝化作用
NH4++2O2→NO3-+H2O+2H+
硝酸盐作用是在好氧的环境下进行。被称为硝化作用,这种硝化作用是由大量的细菌种类来进行的。最常见的种类就是硝化菌。因为这些种类最主要的是从“无机的”碳物质(CO2)中获取细胞碳物质,所以他们的物质交换被称为自养型。物质交换的产物是硝酸盐,氢离子和水。
(2)反硝化作用
C6H12O6+4NO3-→6CO2+2N2+6H2O
反硝化作用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反硝化作用的主体是兼氧的微生物。在物质交换中,有机物被兼氧的微生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
从而达到生物工艺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目的。
1.1.2物理工艺
相较于生物工艺,物理工艺更多的被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其中包括:吸附、絮凝、沉淀、过滤、反渗透等,在以后的文章内我们会详细的介绍。
1.2渗滤液的常见的处理工艺及方法比较
1.1常用的处理方法
(1)生物处理法
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好氧组合处理方式三种。好氧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法和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包括普通厌氧硝化、两相厌氧硝化、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复合床(UASBF)等。厌氧—好氧组合处理方式包括SBR法、AB法、厌氧池—SBR法、厌氧池—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生物床等。
(2)物理化学处理法
包括混凝沉淀法、化学氧化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
(3)土地处理法
包括循环回灌法和土壤植物处理系统。
延伸阅读:
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三
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二
1.2渗滤液处理方法的比较
垃圾渗滤液的多种处理方法,各具优缺点。
生物法中,好氧工艺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最好,停留时间较短,已有丰富的运行经验,但工程投资大、运行管理费用高;相对而言,曝气氧化塘工艺简单、投资少、便于管理,但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且易受季节影响。厌氧处理工艺适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它的缺点是停留时间长,污染物的去除率较低,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因此,对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既经济合理,又提高了处理效率。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填埋场采用此法,福州红庙岭的UASB—氧化沟—稳定塘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水量为1000m3/d;入口水质CODcr为8000mg/L、BOD5为5500mg/L;CODcr的去除率为95%、BOD5的去除率为97%,去除率较高,但出口水质仍未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垃圾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广州大田山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采用厌氧—气浮—好氧工艺,进水水质CODcr为8000mg/L、BOD5为5000mg/L、SS为700mg/L、pH值为7.5;出水水质CODcr为100mg/L、BOD5为60mg/L、SS为500mg/L、pH值为6.5~7.5,达到了垃圾渗滤液的二级排放标准。虽然厌、好氧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但此工艺组合的搭配协调较为困难。
与生物处理相比,物化处理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值较低(0.07~0.20)的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现已成为渗滤液后处理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其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土壤植物处理系统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土地—植物系统的物理—生物—化学的综合反应,使渗滤液得到净化。
循环回灌法实质上是以填埋场为巨大的生物滤床,将渗滤液收集起来,通过喷灌使之回流到填埋场。其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量。渗滤液回灌后通过蒸发或被植被吸收,减少了渗滤液的场外处理量;二是加速稳定化进程。回喷可增加垃圾湿度,增强微生物活性,加快甲烷的产生速率及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进程。北英格兰的SeamerCarr垃圾填埋场,部分垃圾渗滤液采用了渗滤液再循环后,发现COD值和金属浓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循环回灌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其只能降低垃圾渗滤液的浓度、减少其产量,而且产生的低浓度渗滤液不能直接排放。而且目前该项技术在我国应用中发现效果远不如国外垃圾填埋场,是由于我国垃圾填埋场垃圾种类与成分均较复杂,导致回灌法在我国垃圾填埋场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延伸阅读:
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三
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之二
原标题: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之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