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雨即涝,城市里看海;逢干则旱,热岛效应加剧。因水生态与城市发展失衡引发的此类城市病近几年在一些地区不断发酵。今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济南成为16个试点城市之一。今天的探访海绵城市系列节目,我们走进济南。最近,济南市多条道路在进行海绵改造。记者在旅游路东段看到,人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报道> 正文

【探访海绵城市】济南会“呼吸”的绿色之城

2015-06-17 10:34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赵小羽 李小波

遇雨即涝,“城市里看海”;逢干则旱,“热岛”效应加剧。因水生态与城市发展失衡引发的此类“城市病”近几年在一些地区不断“发酵”。今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济南成为16个试点城市之一。今天的探访海绵城市系列节目,我们走进济南。

最近,济南市多条道路在进行“海绵”改造。记者在旅游路东段看到,人行道蜿蜒穿梭于绿化带间,人行道与景色融为一体。

这条“海绵”道路采用了以碎石为主料的透水混凝土铺装。这种材料可不一般,它能使一般中雨水平及以下的雨水量全部渗入地下。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 崔萃: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透水混凝土呢,我们经过多次以后实验呢,我们最终确定的,它的透水性是比较好的,而且强度也比较高,像我手里这个500毫升左右的这个水,就是大概在2到5秒之内,就能全部渗完,它不会形成径流,你看。

崔萃告诉记者,按照这条道路的“喝水”速度,济南市经“海绵”改造的路段可轻松抵御中到大雨的积涝。

工作人员介绍,道路建设本是灰色工程,但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多绿色建设内容被增加进来。因此,绿化带改造细节颇多,既有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塘帮助蓄水、渗水,还建有溢流井二次下渗并排除多余雨水防涝,最大化“留住”雨水资源。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 崔萃:高的沿石大概是50公分,比我们原来的常规的这个沿石要高很多。这样的话呢,它高出来以后呢,就起到挡水的作用,我们就说这个水在大的情况下,它会先流到这个岩石的后背这个位置,我们在后背这个位置呢,又设置了直壁浅沟,就是一个很浅的植草沟。这样呢,水在这个地方会慢慢的往下渗,它会有一个滞留,然后再慢慢往下渗。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专业统筹、多部门协作。道路设施以及建设环境各有不同,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将“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与道路特点和周围设施充分融合,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城市。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 崔萃:中心就是对这个雨水的一个利用,我们现在就是结合不同的一些工程的一些特点,我们尽量的把这个雨水就地留住,然后就地利用,这样减少我们雨水系统的一些压力,也是减少我们这个城市汛期,延缓洪峰到来的时间。就是说通过我们对雨洪水的利用,然后呢,提高相当于我们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个更好的一个变化。

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今后济南所有新建小区内的道路及广场均须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不能小于70%。

原标题:(探访海绵城市)济南会“呼吸”的绿色之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