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千疮百孔、粉尘污染严重、含水层破坏、地质灾害多发……记者日前走访河北省部分矿山资源开发利用较为集中的县市了解到,经过三四十年的矿产开采,这些地区产生了不少矿山环境问题。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河北省近年来实施了矿山环境整治行动,但仍面临不少困难,矿山环境整治任重道远。
“平日里开窗户也成了奢望”
河北井陉县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开采矿山,形成的废弃矿山及地下开采废弃洞达500多处,开采后的残留山体残破不堪,地貌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记者在井陉县上安村看到,距村庄2公里多的北山、南山上密集分布着五六家采石场,山体几乎全部被开采,举目望去只见一片犬牙交错的裸露山体。
矿山粉尘也成了当地居民生活中送不走的“瘟神”。驱车驶入矿山较为集中的307国道鹿泉到井陉段,“灰色”成为道路及两旁村庄的主色调。空气中漂浮着呛人的粉尘和尾气。沿线受访村民表示,开山形成的粉尘随风走,玉米到授粉的时候穗部被糊住,难以授粉,近年来产量都降低了。平日里开窗户也成了奢望。
河北去年启动了大气污染矿山环境整治行动。井陉县环保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说,全县过去有390多家矿山,经过整合关停减少到57家,基本都上了环保设施,但治理难度很大。石头开采下来、从破碎开始就可以通过装备除尘器、建物料大棚、用雾炮等来减少粉尘,但开山放炮时的粉尘排放仍难以控制。
同时,近年来矿山开采引发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一些地区含水层被破坏、直接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在抚宁县呼各庄村,矿企开采已经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记者在村中连续查看了4口水井,无一有水,一口井底土壤微微湿润,水泵已经生锈。“村里管道每天只有2小时给水,人勉强能活。因为没水灌溉,很多地都撂荒了。”村民胡国财说。记者了解到,目前村边3座矿企都处于关停状态,但引发的环境破坏的后续治理仍没有说法。
修复一平方公里耗资1000多万元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2014年起,河北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提出5年内全省矿山环境全面改善。记者了解到,河北矿山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尤其废弃无主矿山数量多。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矿企投入治理积极性低,矿山环境治理难度不小。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副处长魏风华说,河北过去最多时有2万多个矿山,经过近年来矿业秩序整顿和矿产资源整合,目前有证的矿山只有4000多个。这些废弃无主矿山都需要政府出资治理,大概测算需200亿元。
据介绍,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一平方公里约需花费1000多万元,尤其“白茬山”治理不仅技术难度大、治理费用更高。而受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各市县财政普遍紧张。
同时,由于矿业市场不景气、政策性因素影响等,近年来河北矿企经常停产,企业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井陉一家石子厂负责人表示,每年采暖期、重污染天气三级响应、重大活动等期间,公司都必须停工,一年开采期也就三四个月。现在石子20多块钱一吨,没什么利润,再要求挤出资金来搞治理太难了。
“压根就没想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是确保采矿权人切实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的一项重要制度。但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保证金普遍缴存额度低,导致一些企业宁愿放弃拿回保证金也不投入治理。
井陉县国土局副局长刘保生说,我们这里保证金是根据矿山面积缴纳,大约一平方米10多元。这是省里几年前制定的标准,现在治理花费根本不够。记者了解到,一些市县按出矿量来缴纳保证金,额度更低。“一些矿企老板只是为了拿矿证才交保证金,缴纳保证金成了办证的一个前置手续,但很多人交了就没想着要回来,因为压根就没想治理。这需要制定完善有关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倒逼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魏风华说。
同时,记者调查还发现,在一些县市对国有大矿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还存在监管难等问题。在政策方面,目前保证金只有收取的政策,如何返还、标准是什么等没有明确规定。基层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应尽快制定完善与矿山环境治理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要求,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返还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标准等并尽快实施。此外,在目前矿山环境整治中暴露出的过去矿山审批不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也应加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并落实到位,做到源头防治。
原标题:没钱治?不想治?矿山环境整治遇难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